老刘50岁学电商卖土特产 儿媳妇嫌丢人拦着 如今年销百万带全村致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07:03 2

摘要:村里晚上九点,家家户户都亮着蓝幽幽的电视光。老刘家却是电脑屏幕的亮,一闪一闪的,跟谁聊天呢?

村里晚上九点,家家户户都亮着蓝幽幽的电视光。老刘家却是电脑屏幕的亮,一闪一闪的,跟谁聊天呢?

“没事的,您放心买,我们这个干香菇晒得好,一点农药都没打过,纯天然。”老刘弓着背,对着电脑说话,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咚咚响。那架势,像是在弹三角钢琴,只不过弹的是一台联想小新,还是儿子两年前淘汰的。

键盘上的G键和空格键都磨得发亮,比别的键少了一层光。老刘的双手上全是老茧,一看就是摸了一辈子锄头的手,现在却在鼠标上滑来滑去,还挺灵活。

“爸,你又在那忽悠人呢?”刘小东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一瓶水。这是老刘的儿子,前年大学毕业,在县城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刚结婚不久。

“什么叫忽悠?我这叫服务客户!”老刘瞪了儿子一眼,继续对着屏幕打字,“您放心,我们这山里的空气好,水好,长出来的香菇特别鲜香。不信您买来试试,不满意全额退款!”

刘小东撇撇嘴,摇着头走开了。他媳妇小芳正好从厨房出来,看见这一幕,低声说:“你爸又在那卖东西呢?我都不敢跟娘家人说。五十多岁的人了,学人家弄什么网店,闹不好要被骗。”

“我知道,可他不听。”刘小东叹了口气,“你别管他,咱们睡觉去。”

老刘听见了,但装作没听见。他习惯了。自从去年学电商卖村里土特产,他就成了家里的”另类”。

开始的日子

其实老刘也没想过自己五十岁会走上电商这条路。

那是去年夏天,村里来了个大学生,叫小张,说是来做什么”乡村振兴调研”的。大学生在村委会摆了张桌子,请村民们来聊聊村里有什么特产。

别人都去了,老刘去晚了,站在后排听。

“咱们村山里的香菇、木耳,还有那个野生的猕猴桃,都是好东西啊,城里人很喜欢。”小张说,“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可以直接卖到城里去,价钱能翻好几倍。”

“那得懂电脑啊,我们这些老把式哪会弄那玩意儿。”有人笑着说。

老刘在后面听着,心里却痒痒的。他家后山有十几亩地,种了不少果树和药材,每年收成也不错,但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结束后,老刘偷偷跟小张聊了半天。当天晚上回家,他就对老伴儿说:“我想学电脑,卖咱家的东西。”

老伴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学电脑?算了吧,你连手机都用不明白。”

这话刺激到老刘了。第二天,他就让儿子把旧电脑拿出来,开始学。

老刘识字不多,打字慢得很。儿子刘小东一开始还教他,后来见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啄,就没了耐心:“爸,你学这个太难了,你还不如老老实实种地。”

“你管我!”老刘倔脾气上来了,“你不教我,我自己学!”

他硬是从百度上找教程,一点点学会了打字、上网、注册账号。拍照他不会,就让村里开小卖部的王婶帮忙。王婶年轻时在城里照相馆干过,虽然只会用手机,但比老刘强多了。

两个月后,老刘的网店”刘家山货”开张了。第一单是卖了两袋干香菇,赚了38块钱。老刘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

冷眼与嘲笑

“刘叔,您这网店真能挣钱啊?”村口的老王咬着烟嘴问,脸上一副不信的表情。

“那当然了!”老刘拍拍胸脯,“昨天又卖出去三袋猕猴桃干,净赚一百多。”

“嗨,那算啥啊,还不够买烟钱的。”老王笑了,周围几个人也跟着笑。

老刘没搭理他们,回家继续琢磨他的网店。这一年,老刘没少被人笑话,说他”老骡子拉磨转圈圈”,说他”装年轻人”。更让他心塞的是,儿媳妇小芳明显看不上这事。

“爸,您别瞎折腾了,怪丢人的。”小芳有次实在忍不住,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同事知道我公公在弄电商,都笑话我。您还把身份证复印件给那些平台,万一被骗了怎么办?”

“我骗谁了?我是正经做生意!”老刘火了。

“我不是那意思…”小芳还想解释。

老刘”啪”地一声把碗放下:“不吃了!”说完就去了后院。

老伴儿叹了口气,给他送了碗过去。她知道老刘心里憋屈,但也不好说啥。老两口在后院的小石桌边坐着,默默地看着月亮。

石桌上有个开了瓶的啤酒,还有半包皱巴巴的烟,是老刘最爱抽的”红梅”,烟盒上压着一张纸条,写着”三袋木耳,顺丰,明天发”。

月光下,老刘的头发白了大半。

艰难的日子

那段日子确实不好过。老刘的店开了半年,一共才卖出去一百多单,净利润不到三千块。

但让他受不了的是家里人的态度。

一天晚上,他又守在电脑前回复客户的问题,儿子和儿媳妇在旁边小声嘀咕,以为他听不见:

“你爸这样每天对着电脑,眼睛都要瞎了。”小芳说。

“我劝不住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刘小东回答。

“我爸妈来的时候,别让他在客厅弄电脑了,多丢人啊。”

老刘的手停在键盘上,心像针扎一样。不过他没吭声,继续敲键盘,敲得更响了。

就在这时,老刘发现他的店铺好像不太对劲。评论区多了几条差评,有人说他的猕猴桃酸得像醋,还有人说他的香菇有虫眼。明明发货前他都检查得很仔细啊。

几天后,平台通知他,店铺被投诉了,需要整改。老刘吓坏了,赶紧找小张帮忙。

小张来了,看了看情况,皱起眉头:“刘叔,这是有人恶意差评。您得找客服申诉。”

“怎么申诉啊?”

“得写材料,提供证据。”

老刘哪会写这些?他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小张帮他写了申诉材料,又教他联系客服。折腾了一个星期,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这件事让老刘明白,光有好东西不行,还得学会保护自己。他开始认真研究平台规则,学习如何提高店铺评分,甚至学会了做简单的图片宣传。

墙上挂着的日历还是去年的,老刘懒得换,只在心里记着日子。电脑桌上放着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纸张都翻卷了,像一本经历了沧桑的教科书。

转机

“喂,是刘老板吗?我上次买的那个灵芝还有吗?想再来十斤。”

电话那头是个熟客,北京的李先生,医院的医生,特别喜欢老刘家的野生灵芝。

“有有有,我这就给您准备。”老刘高兴地答应着,挂了电话就赶紧去仓库。

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老刘的店铺慢慢有了起色,不仅销量上去了,还有了一批回头客。最主要的是,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方法。

他发现,城里人特别在意食品安全,所以他每次发货前都会把产品拍照给客户看,包装上标明采摘时间和产地。他还自学剪辑视频,拍下山上的环境和采摘过程,放在店铺首页。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一个大单。一家养生馆的老板看上了他的野生菌菇和药材,一口气订了五万块钱的货。这一单让老刘尝到了甜头,也让他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

“老刘,听说你那网店卖得挺火?”村支书找到他,“能不能帮村里其他人也卖点东西?”

老刘爽快地答应了。他带着几个村民一起规划种植,教他们如何保证品质,然后通过自己的店铺销售。很快,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加入进来,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县里的领导听说后来视察,还把老刘评为”电商致富带头人”,发了个奖牌。那奖牌就放在电视机上,旁边是老刘和县长的合影。

照片里的老刘第一次穿了西装,显得有点拘谨,但眼睛里的神采藏不住。

转变

“爸,我同事想买些山货,您看能不能便宜点?”一天,刘小东下班回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道。

这是儿子第一次主动提起老刘的生意。老刘心里一暖,强装平静:“行啊,你让他们直接在网上下单,我给打八折。”

自从生意好转,家里人的态度也慢慢变了。小芳不再说那些丢人的话,反而在亲戚面前夸公公有本事。老伴儿也开始帮着处理订单、包装货物。

只有老刘自己知道,这一路有多难走。

他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一张照片:深夜两点,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一个刚完成的订单。那是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为了赶订单,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

桌上还有半碗冷掉的泡面,旁边是一个用来垫高电脑的木板,木板下压着几张纸,是他手写的发货清单。清单上有些墨水晕开了,可能是水汽,也可能是别的什么。

“刘叔,我们电视台想采访您,讲讲您的创业故事。”县电视台的小李打来电话。

老刘挠挠头:“采访我干啥?我就是个普通农民。”

“您太谦虚了!您现在可是我们县电商致富的标杆,去年带动全村销售额超过一百万,这多了不起啊!”

老刘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这个数字他早就知道,但听别人说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

意外惊喜

去年冬天,老刘收到一条特别的留言:“您好,我是北京一家农产品展销会的组织者,想邀请您参加我们的展会,展示您的产品。”

老刘起初不信,以为是骗子。后来对方发来了正式邀请函和往届照片,他才相信是真的。

“爸,这是个好机会,您得去!”刘小东看了邀请函,难得地兴奋起来。

“我哪会说那些啊,你去吧。”老刘推辞道。

“不行,必须您去!您才是真正的主角。”儿子坚持。

就这样,老刘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去了北京。在展会上,他的产品受到了专业买家的青睐,当场签下了几十万的订单。更让他惊喜的是,一家电商平台的代表找到他,邀请他入驻他们的”乡村振兴”特色专区,还提供免费的培训和推广。

回来后,老刘把这件事告诉了村支书。村支书当即决定,把村里的闲置小学改建成电商服务中心,请老刘当指导老师,教大家怎么做电商。

“我哪会教人啊。”老刘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你做得这么好,就是最好的老师。”村支书拍拍他的肩膀。

改建后的教室里,黑板还是原来的,桌椅却换成了新的。老刘站在讲台上,身后的黑板上写着”电商基础知识”几个大字,字迹有点歪,看得出是他自己写的。

台下坐着二十多个村民,有老有少,都拿着笔记本,认真听他讲解。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操场上几个小孩在追逐打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拉得老长。

如今的日子

现在的老刘,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电商大王”了。他的店铺年销售额突破了百万,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村里专门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管理生产和销售,村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爸,帮我看看这个推广方案怎么样?”刘小东拿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来,屏幕上是一份精美的宣传页面。去年,他辞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全职加入了父亲的事业。

“这个颜色太艳了,咱们的客户大多是中年人,喜欢稳重一点的。”老刘仔细看着,给出了建议。

小芳从厨房端出一盘刚炒好的豆角:“爸,尝尝这个,我按您说的方法炒的,加了点儿鸡精。”

老刘尝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比上次好多了。对了,这个可以考虑做成真空包装,卖给城里人。”

“真的吗?那我明天多做些,拍个视频发到店铺上。”小芳眼睛一亮。

现在她已经是老刘的得力助手,负责店铺的客服和营销。她发现,公公不仅不是她以前想的那种固执老头,反而思路开阔,善于创新。

晚饭后,老刘和老伴儿坐在院子里乘凉。院子里的石桌上放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的是明天要发货的订单。旁边放着一个保温杯,杯身上贴着个泛黄的标签,写着”刘老板专用”,是村里人送的。

天上的星星特别亮,老刘指给老伴儿看:“你看那颗,那是北斗星。”

老伴儿笑了:“你懂啥啊,那是天狼星。”

“我怎么不懂?我可是每天上网查天气的人。”老刘也笑了。

远处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村里的一些老人还保持着听广播的习惯。院墙外,年轻人的电动车呼啸而过,后座上坐着的姑娘笑声清脆。

老刘想起前几天,县里来人说要给他拍纪录片,宣传他的创业故事。他婉拒了,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赶上了好时候。

“其实,我就是不想当年老珠黄。”他对老伴儿说,“人呐,活到老,学到老。”

老伴儿点点头,默默地握住了他的手。那双手粗糙有力,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有些泥土,是地道的农民手。但这双手现在也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在键盘上敲出一个村庄的新未来。

手机响了,是个年轻姑娘的声音:“刘叔,我想从您这进点猕猴桃干,我开了个小甜品店,想用来做配料。”

“行啊,你要多少?我给你发样品先尝尝。”老刘爽快地答应着,眼睛望着天上的星星,嘴角微微上扬。

来源:事有终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