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基础(八一):抑扬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7:23 5

摘要: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大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本质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由于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或造成一种错觉,或造成一种误会。后来,随着对事物了解的加深,错觉得以纠正,误会会消除。这种认识由假象进入本质的过程,经艺术改造运用到写作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大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本质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由于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或造成一种错觉,或造成一种误会。后来,随着对事物了解的加深,错觉得以纠正,误会会消除。这种认识由假象进入本质的过程,经艺术改造运用到写作中来,就形成了抑扬手法。这是艺术上的一种强调手法。

用这种技巧叙述人物、事件,开始会产生一种虚虚实实,撩人眼目的效果,待“谜底”一露,又会显出别样的生动、深刻来。

茹志鹃的《百合花》写的是在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向老乡借被子,起初老乡不肯借,后来不仅借了,而且还为牺牲了的战士送了葬的故事。故事极为普通,可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几抑几扬的叙述方法,却使这个平凡的小故事一波三折地逐步推向高潮,从而塑造了两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先看看对小通讯员的叙述:小通讯员撒开大步赶路,把“女同志”撂下几丈远,不由令人“生气”,这是一抑。他也知道等一下女同志,但还是不理人,这是抑中有扬。到老百姓家去借被了,不仅两手空空,还埋怨“老百姓死封建”,这又是一抑。后来当知道不应该借这条被子时,要送回去,告别时“敬了礼”又送馒头,枪筒里还插上了野菊花,这是一扬再扬。直到他为了保护担架员扑在手榴弹上英勇牺牲,这才扬到了顶点,完成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新媳妇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叙述。开始她没借被子给小通讯员,不好意思为伤员拭洗。可是当小通讯员牺牲后,她既为小通讯员补衣服破洞,又为他的尸体拭洗,还把自己结婚时的唯一嫁妆——“百合花”被子半条平展展地铺在棺树底,半条盖在他身上。这样,既完成了对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把作品情节推向高潮,从而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战士的热爱,对革命战争的支持。

刘熙载在《艺概》里说:“抑扬之法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其实,我们平时仅用前一种。

另外,人们往往把抑扬手法视为仅仅作用于人物的表现技巧,这并不完全。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主题,在构思过程中也常常采用这种手法。而在杂文中,立意构思时也时常运用它。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来源:四月漫游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