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泰来县不误农时不负春,广袤田野上,处处涌动着春耕生产的热潮。从农资保供到田间管护,从传统育苗到科技赋能,泰来县以“早”字当头,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泰来县不误农时不负春,广袤田野上,处处涌动着春耕生产的热潮。从农资保供到田间管护,从传统育苗到科技赋能,泰来县以“早”字当头,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今年,泰来县总播种面积320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各项物资储备已达到95%以上。农机具4.5万台套,机电井1.6万眼,现已全部检修完毕。玉米,大豆种植预计4月中旬开始耕种,水稻预计5月初开始插秧,预计6月初全部完成种植任务。
五桥水稻种植园区
浸种包衣双管齐下
推动水稻春播生产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泰来县迎来了水稻春播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水稻春播工作高效、优质开展,当地大力推行浸种与包衣两种播种方式,争分夺秒地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幅充满希望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大早,大兴镇五桥水稻种植园区就热闹起来,种子运送车缓缓驶进了催芽车间,种植户们把一袋袋的种子送到车间内,源源不断地放进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浸种池内,池中饱满的稻种被清水温柔包裹,它们即将在这片“摇篮”里开启新生之旅,一旁的温度、湿度调控设备有序运行,环境参数被精准调控,管道里传出水流的声音,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农业生产的“交响曲”,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可以提前成熟,有助于实现稻米的增产增收。
水稻无盘育秧大棚内景
大兴镇农业站工作人员孟思遥说:“通过浸种,种子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提高发芽的整齐度和均匀度。发芽后幼苗生长健壮,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增强对病虫害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浸种时我们还在水中加入了适量的杀虫剂,杀死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的病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生产出绿色的泰来大米。”
离开智能化的催芽车间,只见一栋栋育秧大棚整齐排列着,大兴镇五桥水稻种植园区的种植户们正在大棚内忙着摆盘、覆土、下籽。今年种植150亩水稻的孙海君就是其中一员,清理大棚,整理纱网,为接下来催芽后播种做准备。
大兴镇五桥水稻种植园区种植户孙海君说:“今年和大家一起种植早稻品种,在园区的智能车间里催芽之后再进行摆盘播籽,出芽率能达到95%以上,预计一亩地能收1200到1300斤左右,让我们今年种植水稻有了保证,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年。”
与此同时,种子包衣后直接播种技术在水稻春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今年盛凤明种植300亩水稻,都采用包衣技术,现已经进入播种阶段。
大兴镇青岗村村民盛凤明说:“包衣后的种子直接播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不受气温影响、方便管理。今年我们播种与去年相比提前3到5天,成熟期也将提前一个星期左右。”
泰来县作为优质稻米主产区,今年在备春耕生产中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适时启动浸种催芽生产环节,还为后续的插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抢占新米上市下好“先手棋”。
泰来县大兴镇副镇长徐庆丰介绍:“今年我们水稻种植通过浸种、包衣两种方式开展春播生产,大约5月初进行插秧工作。预计新米将在9月初上市,比往年至少提前5天。双项举措可以实现早播种、早收获、新米早上市,能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目前,泰来县200万亩水稻春播生产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浸种与包衣两种方式齐头并进,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泰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股长董佳琦说:“今年,我们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力推动种质资源研发和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泰来大米’品牌价值,预计3月下旬我县200万亩水稻生产进入春耕育秧,5月初进行插秧工作。”
多种方式水稻育秧
运用无盘育秧科技
打造育秧全新格局
在科技赋能农业的时代浪潮下,一项全新的育秧技术——无盘育秧,正在泰来县的广袤大地上悄然兴起,改变着传统农业育秧模式,为广大农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与变革。
在泰来农场的360平方米的无盘育秧试验大棚内,忙碌的农户们正在平整好的苗床上,铺设带孔的降解底膜,底膜铺好后再铺设可降解的生物质环保植物纤维育秧膜,在植物纤维膜上直接覆土播种。
“无盘育秧技术不改变水稻种植户的管理习惯,只是用植物纤维膜代替塑料秧盘,环保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染,省时、省工、省力,保温、保水、保肥,还可以增加育苗面积,立针早、秧苗壮,预计这栋大棚能出50亩地的好秧苗。”泰来县泰来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姜学仁说。
无盘育秧技术采用“基质成毯”方式,直接将种子播撒在铺有可降解基质的苗床上,通过精准控温控湿,使秧苗根系自然盘结成毯,实现“无盘取秧”。
多种方式水稻育秧
泰来县泰来农场种植大户李玲算了一笔账:“以前500亩地要买20000多个秧盘,成本高不说,后期清理还麻烦。现在直接在大棚地里育秧,人工和运输费省了一半。”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传统水稻育秧模式正迎来革命性突破。通过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秧苗质量,为水稻规模化种植提供新路径。
泰来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科员范宇说:“为加快无盘育秧技术落地及广泛应用,我们将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针对农技人员、合作社骨干、种植大户开展阶梯式的教学,确保咱们这个技术规范一传十、十传百,手把手解决各种实操问题,让咱们农户随时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蔬菜大棚承载希望
瓜苗萌动书写新章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聚财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迎来了新一年的农事忙碌时节,一座座蔬菜大棚内,瓜苗移栽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全年的丰收拉开序幕,一株株瓜苗成为了这场春耕盛事的亮眼“主角”。
多种方式水稻育秧
走进聚财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暖意扑面而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嫩绿的瓜苗整齐排列在育苗盘中,叶片舒展,长势喜人。农户们正熟练地将瓜苗从育苗盘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移栽到事先整理好的垄台中。他们动作娴熟,挖穴、放苗、培土、浇水,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
“开春早栽苗那就是抢占先机。早上市,价格还能比别人高不少,还不愁卖,还能多挣点儿。”泰来县聚财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魏晶晶说。
在灌溉环节,浅埋滴灌技术大显身手。一条条铺设在垄沟里的滴灌带,通过精密的压力调节和流量控制装置,将水分和养分精准送达每一株瓜苗。这不仅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能根据瓜苗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定制化地供应肥料溶液。据了解,采用精准滴灌后,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0%左右,更加节水、精准滴灌,极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
聚财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卢佳会介绍,现在种的果蔬更绿色、更安全,品质更好,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去年发展温室大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新投入使用了四栋冷棚种植香瓜、西瓜、羊角蜜等水果,按照市场价格预算,每栋大棚可实现收入达到40000元。
瓜苗移栽和浇水
据了解,泰来县塔子城镇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的规模不断扩大,瓜类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市场需求旺盛。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精准销售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泰来县塔子城镇纪委书记邢玉刚:“在(农)产品销售的环节上,我们采取了批发、零售和采摘相结合的模式,广泛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积极拓宽外地的销售市场,把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聘请了高级农技师作为专家从种植、田间管理全程的技术支持,助力(农)产品生产。”
瓜苗移栽和浇水
随着瓜苗移栽工作的陆续完成,农户们满怀期待地憧憬着丰收的季节。这些嫩绿的瓜苗,承载着农户们一年的希望,在科技赋能的大棚内茁壮成长,也将为市场送上一份份新鲜甜美的果实。
来源: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