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追“新”逐“绿”绘“丰”景 阔步迈向农业现代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8:57 3

摘要: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关键阶段,西昌发布开设专题专栏,深入解读落实全会部署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凝心聚力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以奋进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编者按】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关键阶段,西昌发布开设专题专栏,深入解读落实全会部署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凝心聚力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以奋进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六期《西昌:追“新”逐“绿”绘“丰”景 阔步迈向农业现代化》。

春涌安宁河,沃野起新图。

四月的阳光洒在安宁河谷,现代化机械育秧技术在棋盘状的高标准农田里绣出“绿线”,智慧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葡萄藤的“呼吸频率”。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坚定不移实施农业提质行动”的号角声中,西昌这座“航天城”正以工业思维重构农业生产发展逻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笔”,绘制起追“新”逐“绿”的“路线图”。

“作为主责部门,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统领,聚焦‘农业提质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提质’为抓手,从三方面发力,引领传统产业‘向高攀登’、优势产业‘向新发力’、 特色产业 ‘向深而行’, 以科技引领,激活产业动能;围绕‘三链同构’, 做强产业体系;推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以实干实绩阔步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光宇介绍道。

科技引领,激活产业动能

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一直以来,西昌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强大引擎,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激活产业动能。

“没有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无从谈起。目前,我们已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西昌学院、凉山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沟通合作,共同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成立‘西昌农业技术创新联盟’,聚焦种业振兴、粮经复合、绿色防控等领域,年内将突破3-5项关键技术,推广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技术,打造‘农业+物联网’示范场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刘光宇说。

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全面振兴的基石,而科技加持无疑是激活产业动能的“一池春水”。

在礼州镇的太美花卉园区育秧基地,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无处不在。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时节,这里部分地块已覆盖上蓝色保温膜,膜下谷种将在几天的精心培育后破土而出,长成3公分左右的小秧苗。这得益于西昌农投公司引入的最新农业技术,包括漂盘育秧模式和物联网科技管理,它们共同优化了育秧环境,节约了人工成本,并显著缩短了育秧周期,提升了秧苗的成活率。

春日的西昌,不仅孕育着生机,而且“丰景”喜人。安宁河谷沿岸,翠枝缀玉蓝,果香沁满园,各乡镇蓝莓园迎来丰产采收季。在礼州镇绿源优品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内,50余亩的蓝莓挂满树,预计亩产达2000多斤,小小的蓝莓果成了“致富果”。

果蔬丰产的背后,蕴藏着现代农业的“技术密码”。无土栽培、智慧物联、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让农产品的生长全过程管理尽在“掌中”,通过手机终端,可以精准开展水肥灌溉、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科学精准适时供给水分,确保农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去年我们第一次在佑君镇建基地,今年第一年挂果,通过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基地蓝莓产量和质量都有质的提升。预计今年产量达到120吨,产值可达一千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凉山州晟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何林告诉记者。

良法、良技还需良田。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推广粮经套种、粮经轮作模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我们拟投入资金2000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和宜机化改造,实现‘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同时,按照‘龙头企业强体、家庭农场增量、农民合作社规范’的思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25年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力争新培育农民合作社5家、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力争新培育家庭农场4个、创建家庭农场省州级示范场3个,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为西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刘光宇表示。

延链补链,做强产业体系

龙头“起舞”,产业腾飞,延链补链,做强做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仅要立足于“特”,还要向“深”拓展,从种源培育到产业链打造,从生产、加工到品牌创建,主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全会提出,西昌要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创新攻关、种企扶优增强、基地提质增效、市场规范净化五大种业振兴行动,建设西昌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国际葡萄产业技术中心、畜禽种业研发繁育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玉米、洋葱、桑蚕、水禽四大特色种业集群,蔬菜、花卉、苗木三大种苗基地。

当下,“西昌产”蔬菜、水果正源源不断上市,玉米、洋葱、桑蚕、水禽等种质资源库不断“推陈出新”,种苗不断输送到各地田间地头。从全国制种玉米大县到“中国花木之乡”……可以窥探西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路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链,以全产业链思维,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结构、建好平台、打响品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增收富民。

“围绕全会提出的‘三链同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我们将实施‘一链一策’,聚焦粮油、畜禽、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产业,招引、培育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金粮山农业发展粮油产业链,加快推进四川康源农业、山东烟台卡特尔葡萄酒及江西南昌一顺食品加工等企业在西昌落地生产,加快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推动‘原字号’向‘品牌化’转型。”刘光宇说道。

从具体举措来看,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依托省州级园区建设奖补资金、衔接资金,从基地建设、设施装备、产品加工等方面,围绕西昌优势产业集群整体布局对园区开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粮食、经作、畜牧类园区水平,持续优化“2+3”产业体系,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园区(含升星)1个、州级园区2至3个。力争打造一个百亿级葡萄和十个十亿级以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做精做强西昌现代农业体系。

从已有成效来看,西昌种业振兴行动正开启“加速度”:不仅建立了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和果树综合试验站等创新平台,同时发展了712亩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年出苗量高达2亿株。此外,还开发了“农小云——农业全产业链平台”,该平台构建了数字化“产品链”“监管链”“销售链”及“服务链”,为农业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下一步,西昌还将按照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包材制造、饲料加工、花盆花架、塑料制品生产等农资农机产业,建设西昌农资产业园区。推进农作物秸秆、林下可燃物综合回收和“碳化”“熟化”“颗粒化”应用,发展机制炭、有机肥、生物颗粒燃料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农业生态圈。

三产融合,拓展增值空间

“跨界”融合,农文旅“携手”带火大石板古村;“赏花经济”,让安哈长板桥村农家乐村民鼓了腰包;水果采摘游,让樟木箐镇丘陵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甜蜜……

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让农民富起来。近年来,通过转变、盘活、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西昌将这些“土味”资源融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创新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吸引点,形成了一个个互动体验好、游玩乐趣多的“网红”打卡地。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深挖乡村特色资源,推动三产融合……这与全会制定的“路线图”不谋而合。

刘光宇表示,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全会提出的“一产接二连三”为目标,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以琅环稻菜现代农业园区、樟木粮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石板古村等为载体,打造“农耕+研学”“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农业产业新业态,鼓励发展乡村民宿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股东。

作为安宁河谷生态走廊的核心区——安宁镇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安宁镇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我们将紧紧依托这一特色农业,积极推广粮经轮作,探索‘种植一加工一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与此同时,依托葡萄种植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积极打造葡萄采摘节、葡萄园亲子游、特色农家乐等乡村文旅活动,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安宁镇副镇长赫晓芸告诉记者。

蓝图已绘,路线已明,行则可成!

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推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一方面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引进葡萄果汁、果酱、果酒、果干加工、橄榄油萃取等生产线,提升“西昌产”果蔬产业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以思奇香、正中食品、金粮山等为龙头,粮油、肉品、苦荞食品为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的绿色农业产业生态。

另一方面,让农业赋能旅游,通过打造大石板古村、缸窑特色文创街区、小渔村特色烧烤美食片区、白庙村特色彝家村寨、凤凰葡园、樟木茅坡樱红等一批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村,精美培育月谷酒庄、中泽油橄榄庄园等一批农文林旅融合发展园区,因地制宜推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农旅融合项目。

在阔步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上,西昌既有“晨兴理荒秽”的坚守,更有“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当新质生产力注入安宁河的千里沃野,数不清的“丰”景已在眼前……

来源:西昌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