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福建方言保护传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充分认识保护传承方言及其承载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福建方言保护工作,切实传承好我省丰富的语言资源,赓续福建文脉乡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教育强
东南网4月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日前,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福建方言保护传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充分认识保护传承方言及其承载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福建方言保护工作,切实传承好我省丰富的语言资源,赓续福建文脉乡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教育强省建设。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应加强本级语委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机构组织体系和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分工,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配足必要的工作经费,发挥语委在方言保护传承方面的统筹与协调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承担更多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工作责任,将本地方言保护列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统筹组织、政策支持、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与经费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方言保护传承上的主阵地作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活动形式与评价保障机制,通过校本课程、兴趣社团、课后服务、节目展演、研学体验、空中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方言文化魅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开设方言校本课程或文化读本;鼓励学生在课间活动、课后服务时间使用方言交流;学校因地制宜开设方言角、朗读亭等方言沉浸式体验平台,校园图书馆增购方言读本、绘本等书籍供学生借阅研习;将方言与方言文化的学习体验纳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设和培养“方言文化类”校园兴趣社团,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方言保护传承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方言文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鼓励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每周安排1-2次方言文化学习或童谣、故事、游戏等交流体验活动。禁止教师干涉学生使用方言自由,学校不得歧视讲方言的学生。省教育厅将在年内遴选命名一批省级“方言传承特色学校”,发挥特色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加大方言师资培训力度,尤其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重点培养,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习掌握本地方言简单会话,能基本听懂学生用本地方言表达的意思。各设区市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师招聘方案时,可根据方言保护传承重点学校布局的需要招聘懂本地方言的“双语”型教师。
高校应注重方言及方言文化方面人才培养,创设条件开设相关专业,也可通过开设方言相关“实验班”方式,培养既懂方言又懂教育、传播、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支持福建师范大学举办“闽南语传播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闽南师范大学举办“卓越闽南文化人才实验班”,适当扩大办班规模,提高办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福建方言与方言文化选修课。
《通知》明确,要着眼中长期规划,持续推进福建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系统推进福建方言的记录、整理、保存和研究工作。推动福建方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活化利用。支持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开展方言相关课题申报与研究,加快闽南方言规范研制,为福建方言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加大福建方言资源开发应用,开发方言自主学习平台,推动方言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决策咨询、社会应用等方面转化运用。
各地特别是方言重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地引导学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方言传承活动。积极开展海峡两岸闽南歌曲、吟诵等交流活动,扩大闽南歌曲的传唱度和影响力。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福建方言与方言文化推荐读本,供各级各类学校研习使用。
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对本地方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鼓励家长在家里多用方言跟孩子交流,创设家庭方言语境,让孩子从小接触学习学会方言,多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支持地方戏曲院团与学校“结对子”活动,开展校园非遗传习、戏曲艺术展演、传统民俗工艺展示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方言社会氛围。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