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9日上午8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摄影家、出版家、摄影史文献收藏家,中国红色摄影事业杰出贡献者、研究专家,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山西画报社原总编辑顾棣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太原市龙山殡仪馆庄重举行。顾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
各界人士送别“中国红色摄影的司马迁”
2025年4月9日上午8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摄影家、出版家、摄影史文献收藏家,中国红色摄影事业杰出贡献者、研究专家,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山西画报社原总编辑顾棣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太原市龙山殡仪馆庄重举行。顾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7日18时30分在太原逝世,享年97岁。
顾棣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摄影界、出版界、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后代、家乡河北阜平的代表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顾棣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郑更生亲自协调顾棣同志告别仪式相关事宜。顾棣同志逝世的消息,在全国摄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悼念之情。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老干部局,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共阜平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中山大学沙飞影像研究所,山西画报社,人民摄影报,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晋察冀画报研究会,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福建省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敬献花圈。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永军,人民艺术家田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李树峰,沙飞之女王雁,山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跃泽,摄影批评家鲍昆,摄影策展人张晓蓉,摄影家蔡焕松,红色摄影研究学者高大鲲等也通过敬献花圈、发来唁电等方式进行悼念。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杨越峦,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总支书记梁晋华,摄影理论家司苏实,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沙飞之子王毅强,石少华之子石志民,刘峰之女刘晓丰,高帆之孙高初,沙飞之孙王平,阜平县委宣传部长张涛,人民摄影报社社长吴登明,人民摄影报原副总编辑贾晓霞,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刘涛,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芳,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汪素,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馆长李君放等参加了告别仪式。
悼念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大厅上方悬挂着横幅“顾棣同志永垂不朽”,横幅下方是顾棣同志的遗像。顾棣同志的遗体安卧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摄影界、出版界、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后代、家乡河北阜平的代表及顾棣同志亲属、生前好友等百余人齐聚,共同送别这位红色摄影事业的坚守者。
仪式上,梁晋华致悼词,杨越峦、王毅强先后悼念发言。各界人士缅怀其“忠诚、敬业、奉献”的一生,并敬献鲜花,默哀鞠躬。
顾棣同志的事迹、精神、作品,将永远铭刻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中!
文字:汪素、郭勇
摄影:李君放、王大庆
来源:河北省摄影家协会
“摄影历史档案的保护神”、“红色摄影领域的司马迁”顾棣逝世
4月8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发布讣告,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山西画报》原总编辑,著名摄影家、摄影史文献收藏家顾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7日18时30分在太原逝世,享年97岁。
顾棣同志1928年生于河北阜平。1940年投身革命,任儿童团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路军,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山西文化》《山西戏剧》《山西画报》社等单位工作,1989年离休,获得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
顾棣同志毕生致力于摄影创作和中国红色摄影史的研究工作,著述甚丰,《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等著作多次获奖,晚年所著《中国红色摄影史录》是中国革命战争摄影断代史的代表作。顾棣同志倾其一生投身于中国红色摄影的收集抢救、编辑整理、出版传播事业,完整保存了战争年代革命摄影的数万张底片及相关文献资料,并向国家博物馆、晋察冀边区纪念馆等作了捐献。2012年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中国文艺网“艺坛大家”栏目曾对顾棣进行专访,访谈中,顾棣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从事中国红色摄影的收集抢救、编辑整理、出版传播事业等方面的工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人在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顾棣“把摄影当作终生职业”的信念和革命责任感促使他机不离身,笔不离手,用相机凝聚着时代进程中的点点滴滴。
1944年,战火纷飞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当顾棣从沙飞手中接过数万张八年抗战的摄影底片,并同时接受了“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的命令时,这位12岁参加革命、16岁开始摄影生涯的摄影新兵从此与这些底片形影不离。多少次遇险,多少次转战,在敌人的追击和炮火中,他和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完整无损地保住了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献。因此,他被称为“摄影历史档案的保护神和记录者”。
由于工作需要,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画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解放军画报,顾棣同志一直从事革命摄影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在他担任解放军画报资料组组长时,为了对历史负责,对摄影作者负责,考证、建立全面系统的中国解放区摄影史,先后跑了许多连他自己也难以记得清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档案馆、图书资料馆等单位,走访了上百位老战友和摄影作者,了解事实内容,澄清历史背景,使得数以千计的待核实照片得以调查清楚;并用科学分类的方法,将两万余张晋察冀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反映抗战内容的照片与底片整理归档,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献中的瑰宝。
在摄影档案岗位和文化部门工作期间,他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火热的生活和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同时兢兢业业地著书立说,先后完成了《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崇高美的历史再现》《中国摄影发展史》(解放区部分)和《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中国红色摄影史录》等大部头的编撰,被誉为“中国红色摄影领域的司马迁”。
顾棣摄影作品:
1944年,顾棣母亲在被日寇烧毁的自家房屋前留影。她积极参与抗日活动,送5个儿女参加八路军,成为模范抗日军人家属。这是顾棣学会摄影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1945年,八路军政工干部在张家口十三里陆军医院为日伪军伤员讲解八路军的宽大政策。(这是顾棣发表的第一张作品,刊登在《晋察冀画刊》第一期)
1945年元旦,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边区政府领导干部和英模代表在展览馆参观晋察冀画报社轻便印刷机和铅皮版。
1944年11月,晋察冀画报社制版工人在阜平洞子沟用日光晒版。
1945年,张家口举行“反对内战保卫和平”游行活动。
1947年,邓颖超在阜平留影。
1947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村阜平城南庄的群众扭秧歌。
1959年,晋剧“法门寺”剧照。
1959年,上党梆子“三关排宴”剧照。
1959年,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指导弟子练功。
1961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客串晋剧与马玉楼同台演出“坐楼杀惜”。
1961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在太原举行收徒仪式。
1963年,山西省晋剧院二团翻山越岭到山村慰问演出。
1965年,周恩来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外宾访问大寨。
大寨铁姑娘李元眼。(此片入选1965年全国第九届摄影展)
1978年,山西省昔阳县里安阳沟大队农民剧团为前来参观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代表表演。
1982年,相声大师侯宝林在忻州。
来源:中国文艺网
来源:时代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