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从六个方面对各历史时期进行排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0:17 1

摘要:一个武人乱政至难以想象的年代,武人夺位,不忠不义是家常便饭,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戏码经常上演,同类相食,认贼作父,引胡南下,超出道德底线的事不胜枚举,完全突破了华夏几千年来的信仰。

分为高中低三档,六个方面,满分60。

1、五代十国

一个武人乱政至难以想象的年代,武人夺位,不忠不义是家常便饭,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戏码经常上演,同类相食,认贼作父,引胡南下,超出道德底线的事不胜枚举,完全突破了华夏几千年来的信仰。

且不到百年的时间跨度,历史存在感极低。

文化方面,《旧唐书》给1分,西蜀和南唐词给1分,“荆、关”、“董、巨”的山水画给1分,史存最早的对联给1分。

武功方面,无开疆拓土,无军事革新,无名将(无武庙成员,十七史百将传只有2人,不要被演义中的什么“十三太保”、“二十条好汉”欺骗了),妥妥的三无朝代,给1分。

内政方面,无治世,南方几个国家还算稳定,给1分。

制度没什么创新,1分,影响力1分,外交1分,总分9分。

2、两晋

王朝里面最拉胯的,除了杀戮毫无建设可言,名为王朝实为乱世。两晋加起来还不到200年,16帝除了一个司马绍,其他全都是庸君昏君。司马炎只是捡了桃子,太康之治与他留下的隐患相比不值一提,分封开历史倒车,立痴儿聘丑媳,引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致汉族被杀得只剩几百万。

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皆是鼠辈出。作为华夏文明主体的汉族若是被杀光,那么也就没有华夏文明这个概念了……

还好后面出了个刘裕,逆转大势,可惜未竟全功。其中族灭司马家在后世看来确实大快人心。

如此动乱时期,就别谈什么内政制度了,影响和外交更是烂得一坨,只有文化和武力方面还稍微拿得出手。

文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武虽不强,但东晋怎么也有个淝水之战,保住了东南半壁。

文化5分,武功3分,内政1分,制度1分,外交1分,后世影响0分(其实应该负分)——总分11分。

3、南北朝

整个北方战乱不断,南方几朝也更迭频繁,乱世第一。但以历史的眼光看,南北朝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方游牧占据中原后,逐渐汉化,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和汉族通婚,进一步推动了汉化。

还有制度和内政的进步,三省六部制的创举,均田制、府兵制的施行,都是隋唐盛世的推手之一。

文化方面,玄学和佛教传播。

武功方面,虽然没有真正的开疆拓土,但鲜卑南下,匈奴汉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疆域(东北),削弱了游牧民族。另外武庙64将,南北朝名将有6人,十七史百将有10个,占比非常可观。

文化2分,武功5分,内政1分,制度4分,影响7分,外交0分,综合评价19分。

4、三国

虽然喜欢三国的人很多,曹魏风骨,蜀汉浪漫,但实际上也是一个糜烂的时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东汉末的5000万人口直降到1000万以下。

大一统都没实现,内政就谈不上了,制度方面有个九品中正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就是它。

文化方面称得上优秀,曹老板一家子,诸葛武侯,建安七子等等。

武功方面,作为最强王朝汉的末代军阀,随便哪一个拎出来都能吊打外族,基本无败绩,如曹操灭乌桓,大破南匈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西南夷。中原动乱如此都没有外族敢入侵,可想而知武力的强横。开疆拓土上,吴将步骘兵夺交州,陆逊讨平山越,卫温直入夷洲(今台湾省)。另外,武庙成员三国占了8个名额,其中还有一个十哲,百将之中更是占了13个,以不到3%的时间占了13%的名额,足见三国绝不是弱鸡。

外交方面,由于忙于内斗,基本无建树。

总体来说,三国虽然很乱,但给后世留下来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华夏的传统美德也未曾丢弃。当然,这都是在司马家篡位之前。

文化5分、武功7分、内政1分、制度2分、影响5分(拜三国演义所赐),外交0分——综合评价20分。

5、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海纳百川的时代。

文化方面,诸子百家,思想奠基,绝对第一;

武功方面,因为分裂武力可能相对较弱,但开疆拓土却一点都不差,秦收西戎,楚开发两湖,燕赵将辽东半岛和河套平原纳入版图。

内政上,变法改革最多的时代,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邹忌变法、商鞅变法等等。

制度上,中国封建制最重要的过渡阶段,宗法制到帝制的过渡,贵族分权到君主集权的过渡,分封到郡县的过渡,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它的一条腿已经踏进了新世纪的门槛,只是另一条腿还停留在旧世界的边缘。

后世影响极大,因为思想基础;外交则是诸侯间的纵横捭阖,但对外交往有限。

文化10分,武功5分,内政3分(非大一统扣分),制度2分,影响5分,外交1分——综合评价26分。

二、中档(平世)

1、清

说到大清,第一反应必然是清条约,丧权辱国。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手段玩到了极致,但在最关键的大变革时期,不思进取,错过了工业革命,导致百年屈辱史,仅此一项就足以让它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垫底的存在。

制度上,闭关锁国,一成不变,自食恶果。

文化上,目录学、考据学、金石学繁荣,但八股文、文字狱泛滥,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另外,清朝是各朝代中识字率排名倒数的。

内政上,虽然康乾盛世不被很多人认可,但毕竟“祥和”了百年。雍正的摊丁入亩,加上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导致人口爆炸式增长。

制度上,继承明制,军机处。

武功上,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收复台湾、剿灭噶尔丹、保卫雅克萨,收复新疆(主要归功于左宗棠),至于乾隆的“十全武功”,呵呵……

影响力方面,罄竹难书——满清后期的拉胯,直接导致我们后来人一度怀疑华夏传统文化是不是拖累了民族,自我否定到甚至要废除汉字。

文化5分(整体拉胯但有四大名著之首,诗词也不错),武功7分(对内维持了大一统)、内政8分(毕竟大清号称是无一昏君),制度5分,后世影响0分(说实话很想给负分),外交3分(洋务运动1分,签约圣兽李鸿章2分)——总分28分。

2、元朝

唯一一个存在不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首先,武力值拉满,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前身蒙古帝国更是巅峰第一的存在。

文化上也不落下风,文化多元,元曲戏剧兴起,前者是跟唐诗宋词并列的存在,后者则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内政上,四等人制,治理混乱,南北朝那么混乱都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元朝则是千方百计阻碍民族大融合——这也是其亡得如此快的原因,无法融入汉文化。

制度上,开创行省制,发行纸币,建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

影响,对中国可有可无,但对世界影响巨大。

外交,连通欧亚,马可波罗。

文化7分,武功10分,内政0分,制度8分,影响4分,外交4分——总分33分。

3、两宋

文化方面就不用说了,宋词、理学,四大发明之三,文化顶峰,直接满分。

军事方面,弱宋不是白叫的,开疆拓土就不用说了,领土一直在缩小,十六州也没能收回。但要说它太菜,能硬抗辽金西夏尤其是蒙古这么多年(一个残辽都能跑到中亚大杀四方,可见当时的辽金西夏都是世界顶级的存在),也不尽然。

制度方面,重文轻武,文官政治,但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以后,华夏王朝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地方割据”的情形,这点加分。

内政方面,经济发达,商业革命,富宋,即便王朝末年,也未出现饿殍遍野的惨况。

影响和外交都过得去。宋朝长年海外贸易,除了赚取国外巨额利润,也给世界展现了华夏的富庶,传播了华夏的文化。对辽金岁贡政策减分。

文化10分,武力4分,内政9分,制度4分,影响5分,外交3分——总体评价35分。

4、隋

大隋虽然短短37年,但它对内结束了三百年的分裂,统一了中原,对外分解了突厥,臣服了四夷小国,对后世影响巨大。

就是可惜被杨广玩坏了,如此强大富庶的大一统王朝二世而亡,可想而知杨广多能作。

内政上,有开皇之治,占了隋国祚的一半(短命也有短命的好处)。

制度上,有华夏史上第一部大型综合法律成文《开皇律》;科举制和五省六部制给后世带来了极强的示范作用,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消失……

影响和外交也不错,恢复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亚洲确立了华夏文明的主导地位。

文化方面,有雕版印刷术,天文方面《开皇历》、医学方面《诸病源侯总论》、建筑方面开始大量使用“砖”,大兴城的规划影响了后世的城市建设,而安济桥的设计则成为中国桥梁建筑的典范。

如果王朝影响除以时间(质量),隋朝当为第一。

文化6分,武功8分、内政5分(杨坚满分,杨广负分)、制度8分、影响4分、外交6分(对突厥策略堪称经典)——总体评价37分。

5、大秦

虽然秦二世而亡,存世不长,但它给华夏民族带来的贡献却是首屈一指。

首先便是秦王扫六合,结束了东周500年分裂局面,并且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大一统”,将华夏大一统的观念延续至今。后来者,无论谁起兵,唯一的目的都是统一华夏而不是割据一方,这给华夏民族奠定了能永世流传的基础。

其次,文化方面,秦朝留下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而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和底蕴,后世沿用此法,才真正有了“华夏民族”的概念。

制度方面,多个首次,开创了高度集权的帝制国家,三公九卿,地方郡县,这都是后世一直沿用2000多年的制度。

影响方面,让华夏民族形成了概念,可以说没有秦朝的播种,就结不出华夏民族的果实。

内政和外交,确实短板,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了,且留下了严刑峻法的恶名。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连接长城,北击匈奴。

文化9、制度10、影响9、武功9、内政1分、外交1分——总体评价39分。

高档(盛世)

1、大明

最后一个汉人主导的王朝,也是骨头最硬的王朝,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让无数人破防。

武功方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首个从南向北统一的朝代,也是得国最正的朝代,老朱开局一个碗,超过老刘的开局一把剑。拓土上,朱棣一个人就能碾压众多朝代,打下陆地上“从东起外兴安岭,一直延伸到西藏、新疆,再往南涵盖安南和孟加拉湾,总领土约1100万平方公里”,还包括第一次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尼设立宣威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与清朝的秋叶海棠只延续三朝一样,朱棣这些也只延续了“永乐至宣德”三朝,而且还包括两个短命皇帝。

文化上,从朱见深开始推广的《八股文》取仕,限制了思想,虽然不像“文字狱”那般恶劣,但也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不过,明朝的文化加分项实在太多了:明小说,阳明心学,永乐大典……

制度上,废除丞相,首开内阁,特务统治的巅峰。

内政方面,明朝只有治世,没有盛世,也没什么大的突破,但是老百姓也饿不死,后期则有些拉胯,直接穷死,这跟皇明祖训有关,老朱对自己后代照顾的太无微不至了。

影响和外交方面,明朝也还算出色。首屈一指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而明朝的附属国最多的时候超过了一百多个。同时明朝外交也有减分项——实行海禁,错过大航海。

文化5分,武功9分(前两位满分,后面拉胯,包括朱瞻基),制度6分,内政6分(万历、崇祯这70年要背锅),影响7分,外交7分——综合40分。

2、唐朝

唐朝,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冠以“盛世”的朝代,对华夏后世影响极大。

文化方面自不必说,宋词满分,唐诗也是。散文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一个不拉,都在唐宋得到了巨大发展,另外还有佛教中国化。

内政方面,唐四大治世,贞观之治23年;永徽之治20年;开元之治30年;大中之治13年,史上治世第一。

武功方面,灭突厥,稳定丝绸之路,四夷臣服。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城,城外有块石碑——此去西安都护府9900里。

外交方面,套用王维的一句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光是前来大唐朝贡的附属国都有近300个,如果不是每一项限制最高10分,外交好歹也应该给15分,后面拉胯也不怕,前100年太辉煌了。

影响力,直接拉满。唐人、唐装、唐人街,无不彰显大唐在华夏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力。

制度方面相对拉胯,但也有发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文化10分、武功9分(后半拉分)、内政10分、制度4分、影响10分,外交10分——综合52分。

3、大汉

真正意义上确立我们华夏文明内核的王朝。

武力是汉朝最不用多言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谓之“强汉”。

内政上,汉也有四大治世,文景之治39年;孝宣中兴25年;明章之治31年,永元之隆17年,这还没算上汉武帝时期的赫赫战功(有汉武盛世之说)。相对于武力的强悍,汉朝的文化和内政是被忽略了的。

文化方面,汉赋是不能不点名的,以及汉乐府诗。造纸术也是汉朝的发明,医学方面也有很重大的成果,如华佗和张仲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都是华夏史学经典,还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力就更不用提了,汉人、汉族、汉语、汉服、汉文化,华夏的自信也起自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对汉不敬者,屠;对汉有敌意者,诛”,这些时代强音皆出自于大汉。

汉朝的外交同样强大,张骞通西域,首开丝绸之路,建立附属国朝贡体系,确立华夏“中央之国”地位。

只有制度上稍弱,但也是相对它自己的其他方面而言。汉朝沿袭秦制,却又加以创新。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传承至今。

文化10分,武功10分,内政10分,制度6分,影响10分,外交9分(前50年被匈奴欺负)——总体评价55分。

综合排名如下:

1、汉朝:文化(儒教)、武功(强汉)、内政(治世)、制度(继承秦)、影响(汉族)、外交(丝绸之路)。

2、唐朝:文化(唐诗)、武功(四夷臣服)、内政(治世)、制度(科举)、外交(唐人)、影响(东亚文化圈)。

3、明朝:文化(小说)、武功(宣威司)、制度(内阁)、外交(郑和),后期问题较多。

4、秦朝:武功(扫六合)、文化(书同文),制度(郡县制),由于存在时间短,其他方面一般。

5、隋朝:文化(雕版印刷)、武功(统一)、制度(科举),但短暂。

6、宋朝:文化(宋词)、内政(富宋),但武力弱。

7、元朝:武功(疆域最广)、制度(行省),但统治残暴。

8、清朝:后期太负面。

9、春秋战国。

10、三国。

11、南北朝。

12、两晋。

13、五代十国。

1、文化贡献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奠基,儒、道、法、墨等学派塑造中华文明内核。

宋朝:理学兴起、科技突破(活字印刷、火药)、宋词与市民文化繁荣。

汉朝:儒学正统化,史学(《史记》)、文学(汉赋)奠定文化基础。

2、武力贡献

元朝: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军事技术(如火炮)影响深远,西藏首次纳入版图。

汉朝:北击匈奴、开拓西域,奠定“汉”民族认同与疆域根基。

唐朝:天可汗体系,军事扩张与多民族融合。

3、内政贡献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推动经济繁荣。

汉朝:文景之治轻徭薄赋,盐铁专营强化中央财政。

宋朝:商业革命(纸币、市舶司)、文官治国与地方治理精细化。

4、制度贡献

秦朝: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中央集权制度开创者。

隋朝:科举制打破门阀垄断,三省六部制完善行政体系。

元朝:行省制奠定后世行政区划基础,发行纸币,建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奠定后世金融框架。

5、后世影响

秦朝:两千年帝制框架的源头,制度与法家思想影响深远。

汉朝:儒家正统化与“大一统”观念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唐朝:唐人、唐装、唐人街,塑造东亚文化圈。

6、外交贡献

唐朝:长安为国际都会,遣唐使、佛教传播推动文化输出。

汉朝:丝绸之路贯通东西,张骞通西域打开对外交往。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海上外交高峰(但后期转向封闭)。

总结

汉唐明以其全面性领跑,春秋战国以思想奠基位列乱世第一,秦隋虽短但开创性极强。两宋在经济文化上亮眼,而元清的外族统治与封闭性限制了综合排名。

来源:白马过隙弹指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