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棚内,晶莹剔透的大樱桃挂满枝头,人们忙着采摘、挑选;市场上,一辆辆满载大樱桃的三轮车天刚亮就赶到这里,排队出售……连日来,安丘市景芝镇埠口村等地的大棚樱桃进入采收高峰期,村民们每天摘樱桃、卖樱桃,忙得不亦乐乎。
大棚内,晶莹剔透的大樱桃挂满枝头,人们忙着采摘、挑选;市场上,一辆辆满载大樱桃的三轮车天刚亮就赶到这里,排队出售……连日来,安丘市景芝镇埠口村等地的大棚樱桃进入采收高峰期,村民们每天摘樱桃、卖樱桃,忙得不亦乐乎。
景芝镇以埠口樱桃种植为核心,以新农人引领,探索发展“电商+农+文旅”融合之路,打响“景芝樱桃”品牌,促进各类资源优势融合发展,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30年积淀 埠口村走上致富路
埠口村位于景芝镇区以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樱桃。从露天樱桃到大棚樱桃,从早期“红灯”、中期“美早”“黄蜜”再到眼下的“辉煌”,樱桃品种不断更新优化。
目前,全村樱桃大棚面积1700亩、露天樱桃200亩,樱桃盛果期从农历正月底一直到五月上旬,亩收入达五六万元。仅大樱桃一项,每年产值突破1.2亿元,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成就了一个“亿元村”。
埠口村的大樱桃产业吸引了高斌、高鹏翔、高增欣等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相邻村庄群众也纷纷效仿建棚种植大樱桃,推动了埠口樱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镇政府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打响“景芝樱桃”品牌,全镇大樱桃面积发展到8000余亩,形成了从包装纸盒生产到雇工采摘、选级包装、餐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常年在市场做大樱桃购销生意的埠口村村民高再新看到种樱桃收益不错,在大河北村投资建成一个占地8亩的连体大棚,2024年纯收入40万元,今年产量增加后,预计收入达50万元。如今,从埠口村到大河北村,大樱桃棚已连成片。而改造提升后的埠口大樱桃批发市场也已投入使用。
埠口村村务负责人高云涛介绍,埠口大樱桃批发市场已运营15个年头,今年投资600万元进行改造,新建大樱桃交易区、客户休息区等,提升配套服务,打造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大樱桃批发市场。
新农人加持 成为产业“生力军”
“今年我们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设备供暖提温,节能高效,大樱桃成熟期较往年提早了18天。目前18克以上的特大果35元一公斤,尽管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今年樱桃品质好、产量高,总体收入不会少。”安丘市培珍果蔬生态种植农场负责人于汇丰说。
2014年,“90后”大学生于汇丰毕业后回到家乡景芝镇小付岗村,建起了安丘市培珍果蔬生态种植农场,种植“美早”大樱桃。通过科技加持,使大樱桃提前上市,效益倍增。其中最大的一个大棚,占地11.5亩,年产值达50万元。经过10年发展,目前,农场已经发展到百余亩规模。
在景芝镇,还有一批年轻的在外能人回乡建大棚种樱桃、建农场。他们有资金、懂技术,善于探索,后来居上,成为景芝镇大樱桃发展的一支领军队伍。
在安丘市春录生态种植农场的樱桃棚里,一树树红樱桃在动听的音乐中悄然生长。农场负责人赵春录介绍,棚里每天要播放4个小时的轻音乐。音乐通过空气传播产生有节奏的声波,有利于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更多的能量。今年他的大棚使用空气能制冷打破传统生长周期,使大棚樱桃较露天种植提前两个多月上市,明年他计划把成熟期提到春节前。
“电商+农+文旅”融合 共绘发展新图景
“大家好,这里展出的是安丘红樱谷生态种植农场的大樱桃,我们农场是用牛奶和鱼蛋白种植大樱桃……”4月2日,在“樱味有你·醉美景芝”第二届樱桃美食节现场,前院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军在展台前开起了直播。
据悉,为助力红樱谷樱桃销售,李延军邀请本村在外的网红达人回村,在大棚里支起架子直播销售大樱桃,把红樱谷大樱桃销往了全国各地。景芝镇积极适应电商新业态,搭上电商直播“快车道”,与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了农产品与消费终端的精准对接。
围绕发展全域旅游,该镇挖掘景芝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依托酒之城等现有酒文化以及景芝三页饼、景芝小炒等美食文化资源,整合埠口村、小付岗村等大樱桃采摘、草莓采摘园区,串珠成线,打造“红色景芝+酒文化、美食文化体验+田园采摘”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到景芝有的看、有的吃、玩得好。
“今年,我们围绕‘生态农场+设施农业’这个重点,搞好大樱桃批发市场扩建提升,并通过电商赋能进一步抢占市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大樱桃‘产业高地’。”景芝镇党委书记王斌说。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玉芳
来源:安丘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