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拟芯片大厂陆续公布了2024财年业绩,整体表现极为惨淡。 德州仪器和ADI作为市场份额断档领先的top2模拟芯片厂商,模拟芯片是其绝对营收主力,德州仪器和ADI更能代表海外模拟芯片巨头的市场体感,两者2024年营收分别下滑10.7%、23.4%,且德州仪器已
模拟芯片大厂陆续公布了2024财年业绩,整体表现极为惨淡。 德州仪器和ADI作为市场份额断档领先的top2模拟芯片厂商,模拟芯片是其绝对营收主力,德州仪器和ADI更能代表海外模拟芯片巨头的市场体感,两者2024年营收分别下滑10.7%、23.4%,且德州仪器已经连续两年收入下滑。 但似乎,模拟芯片大厂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2024年,德州仪器的营业收入为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工业和汽车领域的半导体收入约占德州仪器整体收入的70%,成为其两大主要收入来源。不过,这两大领域的营收在2024年均出现了小幅下滑。 尽管人工智能对算力的旺盛需求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增长,但公司整体受累于工业、汽车、通信设备业务的下滑,三块业务2024年收入分别下滑24%、8.1%、28.6%。 从具体器件品类来看,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业务收入121.6亿美元,同比下降7%,当期的模拟芯片产品营收占比为78%;嵌入式处理器业务收入25.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他业务收入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5%。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表示:“工业自动化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市场仍未触底,而在汽车领域,中国市场虽有增长,但不足以抵消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下滑。”
ADI,工业、通信市场萎靡2024财年,ADI的营业收入为94.3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3.4%。工业和汽车同样是ADI营收占比最高的两个分部,2024财年两者合计营收占比为76%。 ADI在2024财年,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全部录得负增长,其中工业和通信业务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滑35%和33%,主要由于工业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客户减少了库存;此外,通信终端市场由于基础设施部署周期的原因使得需求下降。而汽车和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则相对稳定,分别微幅下降2%和1%。 由于ADI未公布具体品类收入占比的数据,不过笔者根据其官网产品展示信息,与德州仪器的产品结构较为相似,预计模拟芯片营收占比与德州仪器相近。ADI最新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4年11月3日-2025年2月1日)的营业收入为24.23亿美元,同比下滑4%。细分领域来看,工业仍然是最大的拖累项,期间同比下滑10%;汽车和通信业务分别为7.32亿美元和2.9亿美元,微幅下滑2%和4%;而消费电子板块则大幅增长19%,受益于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复苏。
意法半导体,各终端市场、各报告部门均下滑2024年,意法半导体的营业收入为132.2亿美元,同比下降23.3%。汽车领域的半导体收入约占意法半导体整体收入的46%,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工业、个人电子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外设板块的收入占比依次为20%、21%和13%。2024年,意法半导体的上述四大领域的业务收入均呈下滑态势,分别下滑:14%、49%、11%和2%。 从具体器件品类来看,2024年意法半导体的四大板块收入均出现明显下滑:AM&S(模拟、MEMS &传感器)业务收入47.6亿美元,下滑13%,所有子组均下降; P&D(电源和分立器件)业务收入31.3亿美元,下滑18.8%,电源和分立器件均下降;MCU业务34.7亿美元,下滑38.8%,主要由于通用微控制器下降;D&RF(数字芯片和射频产品)业务收入19亿美元,下滑16.5%,主要由于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下降。
图源:意法半导体
英飞凌,汽车业务转冷2024年财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英飞凌的营业收入为149亿欧元,同比下降8.3%。分业务来看,汽车电子(ATV)作为英飞凌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2024财年微幅增长2.2%,是唯一增长的部门;零碳工业功率(GIP)、电源&传感系统(PSS)、安全互联系统(CSS)业务收入均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下滑:12.3%、18.7%、26.4%。2025年财年一季度(2024年10月-12月),英飞凌营收录得34.24亿欧元,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13%。除了PSS外,其余部门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势:
ATV业务收入为19亿欧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11%,作为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部门,有转冷迹象。主要受累于下游客户进行了大规模的库存调整,再加上季节性因素的共同影响。英飞凌认为去库存仍将是短期内拖累其收入的主要因素。GIP业务收入为4亿欧元,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32%,主要受累于疲软的市场环境,加之持续的库存调整。进入2025年,英飞凌预计工业应用仍受到周期性市场疲软的影响,但在全球对电力和效率的需求推动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需求依然稳固。PSS业务收入2亿欧元,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5%,由于消费类业务和智能手机业务出现了常见的季节性波动,收入有所下降,但人工智能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则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英飞凌认为消费类、计算类和通信类业务已经触底,并显现出初步的复苏迹象,但库存调整在短期内仍对业务增长构成阻碍。CSS业务收入44亿欧元,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5%,由于消费市场和物联网市场持续疲软,所有应用领域的业绩均环比下降。英飞凌认为物联网和安全市场正处于底部波动状态,库存正在趋于正常化。多重挑战在路上中国汽车国产链转移加速海外模拟芯片大厂们的汽车营收占比都比较高。2024年财年,德州仪器、ADI、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的汽车营收占比分别高达:35%、30%、46%、41%。 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3128万辆,全球占比将近26%。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对于上述模拟巨头来讲,业绩影响权重非常高。 而本土半导体厂商,过去几年不断做着汽车半导体产品验证、客户导入的工作,即将迎来大面积量产落地。 在2025年2月中芯国际的电话会议上,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表示,近期关注到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了体量接收,部分产品正式量产。赵海军还称,中芯国际正将现有部分产品平台向汽车产品进行验证,并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升级平台、逐步上量,届时对应产能将满足国内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所以在中国汽车国产链转移加速的背景下,海外模拟芯片大厂不仅要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自身的市场份额是否能保住也面临挑战。
关税战影响几何?2025年4月2日,美方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4%,对欧盟为20%,对巴西、英国为10%,对韩国和日本分别为25%和24%,对印尼和泰国实施的税率分别为32%和36%。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宣布自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于3月4日将税率翻倍至20%。再加上4月2日的对等关税34%,意味着美国对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达到54%。 4月7日晚,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帖,表达了对中国最新推出的“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反制关税”的强烈不满:如果中方不在4月8日撤回34%的反制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再次额外征收50%的关税。 所以,特朗普本届任期以来,对中国进口关税提高104%,而中国对从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34%。这对本土模拟芯片市场影响重大: 由于半导体产业链长且复杂,涉及到非常多的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即使在能够转口贸易的情况下,关税战也将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同时,由于目前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仍由海外大厂主导,而本次中国对美国进口关税提高34%,大大提高模拟芯片进口价格,促使下游客户更愿意采用价格更优的本土模拟芯片产品;此外,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后,将有效倒逼中国供应链本土化。中国半导体成熟制程的产能优势与国产替代的技术积累可能催生新格局。电子电器终端企业为规避未来潜在的供应风险,将会缩短国产芯片验证周期,全面拥抱本土半导体。
写在最后在2024财年,模拟芯片大厂们经历了业绩的寒冬,而未来挑战仍在延续。汽车国产链转移加速,本土车规级半导体产品放量,模拟芯片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面临被蚕食的风险。同时,关税战的阴云笼罩,半导体供应风险增加,且模拟芯片大厂的产品价格优势不再,本土替代进程有望加速。面对市场疲软、份额争夺以及贸易摩擦的多重压力,模拟芯片巨头们能否在困境中找到破局之路,还需时间来见证。来源:与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