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摆脱家乡的贫困”——戴着眼镜、身材瘦小、扎一根麻花辫的她在视频里说话的语气,有超出年龄的成熟。猪场建在湖北黄冈市英山县孔家坊乡陈家河村的山顶上。到了傍晚,孙双双吹一声哨子,小猪们就以冲锋姿势跑回一长排平房的猪舍。猪舍
“再一次回到大学,竟然是因为养猪。”
近日,湖北经济学院2021届毕业生孙双双
受邀回母校,交流做养猪自媒体的经验。
23岁时,生于1999年的孙双双回乡创业。
2年多来,
她经历了被质疑作秀、
养大的猪因猪瘟全军覆没、
重新建设猪场等一系列遭遇,
也收获了85万粉丝和一个更强健的自己。
辞职回乡村养猪
毕业1年多,孙双双决定辞职回乡养黑猪,同时用自媒体打开销路,她用视频账号“黑猪跑跑”记录了返乡创业的经历。
孙双双在给猪喂食。
“我们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摆脱家乡的贫困”——戴着眼镜、身材瘦小、扎一根麻花辫的她在视频里说话的语气,有超出年龄的成熟。猪场建在湖北黄冈市英山县孔家坊乡陈家河村的山顶上。到了傍晚,孙双双吹一声哨子,小猪们就以冲锋姿势跑回一长排平房的猪舍。猪舍旁的水泥场上,搭有一个棚子和猪槽。孙双双还在旁边砌了个1米深的柴火灶,专门给猪做南瓜粥、玉米粥、红薯粥。
孙双双在山上录视频。
孙双双的“黑猪跑跑”账号全网粉丝已有85万。每周一次直播,她除了卖猪肉,也卖腊肠、猪油等,年营收超过55万元。通过助农直播,她还让村民们自制的2000多单干菜、菜油等山货走出大山。养猪前,从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孙双双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短视频工作,工作压力大,她的健康屡出问题。
2022年,孙双双和朋友小宇聊天时,得知他老家养过黑猪,这种土猪靠粮食喂养,养1年多出栏,肉质口感较好。“那两年,‘三农赛道’很火,生态黑猪可以让大家不担心‘科技与狠活’,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短视频,用账号做销路。”孙双双立即前往小宇老家的村里选址,着手改造猪圈,同时把视频发到网上。她会有意识地关注一些网络热点,每次录口播前都写好文案。
不到3个月,粉丝就涨到1万。大学闺蜜郑爽和小宇陆续加入,每人拿出5万元积蓄,3人开始共同创业。
一场猪瘟后的援助
“这片山上,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跑山猪了吧。”2023年7月,是孙双双心情最低落的1个月。养到8个月大的30头黑猪,因感染非洲猪瘟相继死亡。
孙双双和她养的跑山猪。一头一头把猪抬到山上,挖坑掩埋,孙双双哭了。大半年来,她体验了通宵给母猪接生、每隔2小时给小猪仔喂奶、训练小猪上山,盖猪棚、搭灶台、挖泳池,用视频记录小猪长成100多斤的大猪。“我们投入的钱和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全部石沉大海。”她哽咽着说。当时,亏损13万元的3个年轻人已花光所有积蓄。
“即便是账号做得好又如何?农业的风险太大,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担的。”难道只有回城打工这条路吗?那些天,不甘心的3人几乎彻夜难眠,转机在此刻出现。村支书郑效林向乡政府打了报告,希望能帮帮这几位年轻人,乡政府找到县里。
英山县科经局原局长段文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视频,他马上联系这位“三农创业典型”,依据政策,让他们申请了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为他们介绍了湖北省直播电商协会会长段鹏,对方表示,愿提供电商供应链方面的支持。英山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中心生产股股长金军也刷到过孙双双的视频,他和业务团队去了陈家河村3次,有时提供猪栏建设意见,有时是防疫提醒。“各方面都帮我们考虑到了,就怕我们灰心丧气。”孙双双说。
孙双双(中)和小宇、郑爽一起给猪准备食物。
由于自媒体流量不错,他们还接到3条广告,首次变现1.2万元,3人脸上又有了笑容。在半个月后的视频里,他们又开始在山林里奔走,寻找新的猪场。2023年10月27日,在村支书郑效林的介绍下,他们租下山顶一处闲置猪场,并请了村里一位大伯长期看守。
2023年11月5日,孙双双坐在土坡上给粉丝分享二次创业进展:和水泥给猪槽补洞,去村里借割草机修整山上的茅草,挖平猪上山的小路,从农户家买猪进场试养。改造猪场的同时,他们还在储备猪过冬的粮食,玉米、红薯、南瓜、冬瓜……
孙双双(右)坐小货车满村收南瓜。
忙碌中,闺蜜结婚回城了,在新猪场走上正轨后与她告别;她与小宇也逐渐走近,两人选择订婚。2023年11月16日,猪场终于改造完毕,他们重新订购了60头黑猪,开启二次创业。
孙双双在给猪喂食。
读书、学历到底有没有用?
孙双双出生在农村,父母自小外出打工,两个哥哥读到初中就辍学了,她考上了一本,是全家人眼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养猪一事,她最不敢告诉的,就是打小希望她能在城市写字楼里做一份不怕风吹雨淋工作的姥姥。
孙双双灌的腊肠。
“都是拍短视频作秀,不是真的养猪”“大学毕业去养猪,你的书是白读了”……随着粉丝量增长,网上对孙双双的质疑声不断。
“读书、学历到底有没有用?”孙双双后来专门录了视频进行阐述:
如果我没读书就回来养猪,我大概率也只能想到建个猪舍,养几十头猪,每天埋头苦干,最后猪还不一定有村里60岁的大伯养得好;
如果我没上大学,就没有那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用镜头捕捉美好,也不知道销路那么重要,无法将生态黑猪的品牌打出去,更不可能让这个小村子里的人未来多一条路走。
孙双双视频号内容截图。
助农直播回馈善意
在城市工作时,孙双双经常加班,除去房租开销和看病,工资所剩无几。回乡养猪后,她开始种菜,给猪做美食,也给自己炒香喷喷的农家菜。原本身高158厘米、体重只有90斤的她,1年后涨到了100斤,能扛起80斤一袋的玉米粉。
孙双双用自己养的猪肉做菜。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强壮的孙双双说,创业至今,还没有收支平衡,但不后悔回乡的选择。一些理想和情谊支撑着她的创业路。
理想是“乡愁沈丹”“燕麦行游”这些三农博主,她们在村里踏实做出一番事业,又带着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情谊是那些始终支持她的善意。她和同伴曾拿着小喇叭,开着小货车满村收南瓜,有的阿姨二话不说就把大南瓜往车上搬,还不收钱,拦都拦不住;有位广西网友从不在粉丝群里说话,但从孙双双第一次卖猪油时就下单支持,一周一次。
村委会门口的助农直播现场。
2023年底,孙双双和村支书一起给村民们搭了一个网上集市。每到直播的日子,他们就把村委会办公室里的几个小木桌搬出来,搭一个简易露天直播间,村民们拎着自家的笋干、萝卜干、南瓜干、茶油、菜籽油、野花椒、野菊花、蜂蜜等一起聚到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现场过秤、贴标,然后在“黑猪跑跑”直播间售卖。这样的助农直播已做了十几场,流水约5万元,孙双双将收入换成现金,一分不少地一一交到村民手中。
孙双双给直播带货的村民们发现金收入。
孙双双的大学班主任席耶告诉记者,在大学时,孙双双就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一个外表文静、内心“很有力量”的学生。一直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席耶说,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大家的选择有很多,不是只有考公考研这两条路。用孙双双视频里的话说,“不管风吹向高楼还是田野”,放心大胆地在自己的热爱和专业上探索,将来都能有一番作为。
记者| 占思柳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