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明四十五岁,分管宣传和对外联络工作。他身材挺拔,西装永远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时总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当天要看的文件整齐地码在桌上,然后泡上一杯龙井,等下属来汇报工作。
老局长退休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在市环保局传开了。局里上下一时间议论纷纷,焦点自然落在了两位副局长——赵明和李强身上。
赵明四十五岁,分管宣传和对外联络工作。他身材挺拔,西装永远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时总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当天要看的文件整齐地码在桌上,然后泡上一杯龙井,等下属来汇报工作。
"赵局,这是今天《环保日报》的采访提纲,我已经按您的要求修改过了。"宣传科的小张恭敬地递上文件。
赵明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不错,重点突出了我们上季度的空气质量改善数据。记住,采访时要多提'蓝天保卫战'这个关键词,这是市领导最近强调的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在走廊另一头的办公室里,李强正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他比赵明小两岁,分管污染防治和执法工作,常年穿着一件略显陈旧的深蓝色夹克,头发也有些凌乱。此刻,他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城北化工园区排污情况的报告。
"李局,这份报告有什么问题吗?"站在一旁的执法队长老王问道。
李强指着屏幕上一组数据:"你看这个COD指标,虽然表面上达标,但如果我们把采样时间考虑进去,他们明显是在夜间偷排。这种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老王面露难色:"可是这家企业的老板是市人大代表,而且..."
"人大代表更应该遵纪守法。"李强打断他,"下午我们突击检查,带上监测设备。"
局里关于局长人选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赵明在局务会上总能侃侃而谈,汇报工作时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而李强则总是沉默寡言,但每次发言都直指问题核心。两人各有拥趸,局里的气氛渐渐微妙起来。
周五下午,局党组召开会议,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列席。会后传出消息,组织部将对两位副局长进行考察,最终人选将在三个月后确定。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赵明就组织了一次"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邀请了多家媒体到场报道。活动现场,赵明亲自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镜头前的他风度翩翩,赢得了不少掌声。
"赵局这次活动搞得真不错,电视台都报道了。"办公室主任老刘在食堂对李强说。
李强扒拉着饭菜,淡淡地回应:"嗯,宣传工作很重要。"他看了眼手表,"抱歉,我得去趟城北,那边有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备可能有问题。"
老刘看着李强匆匆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李强工作确实认真,但太不懂得经营形象,这在官场上可是大忌。
一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环保局表面的平静。周六凌晨三点,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刺破了夜的寂静。
"什么?城郊的鑫源化工厂发生泄漏?"接电话的值班员脸色大变,立即拨通了两位副局长的电话。
赵明接到电话时正在家中准备第二天参加市里会议的材料。他迅速换上西装,一边往外走一边给秘书打电话:"立即联系媒体关系处,准备一份通稿,强调我们环保局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另外,查一下这家企业的背景。"
李强则直接从床上跳起来,套上那件旧夹克就往外冲。他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给执法队:"老王,立即调集所有应急监测设备,通知应急小组全体集合,我二十分钟后到现场。"
当两人几乎同时到达事故现场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厂区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部分工人出现头晕、恶心症状,消防车和救护车的警笛声此起彼伏。
赵明一下车就看到了等候多时的电视台记者,他立即调整表情,快步走上前:"各位媒体朋友,我们环保局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已经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李强则直奔现场指挥部,找到企业负责人:"泄漏的是什么物质?源头控制住了吗?下风向有哪些居民区?"
企业负责人支支吾吾:"是...是一些有机溶剂,我们已经..."
"说实话!"李强厉声喝道,"不然我立即查封整个厂区!"
在高压下,负责人终于承认泄漏的是剧毒化学品苯胺,而且由于企业私自改造管道,泄漏量远超上报数字。
李强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立即疏散下风向两公里内所有居民!通知医院准备接收可能的中毒患者!"
与此同时,赵明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我们有信心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位记者突然提问:"赵局长,听说泄漏的是苯胺类剧毒物质,这是真的吗?"
赵明一时语塞,他根本不知道具体泄漏物质。就在这时,刺耳的警报声响起,广播开始通知居民紧急疏散。
采访被迫中断,赵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快步走向指挥部,正好听到李强在电话里严厉地说:"...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通知上下游水厂停止取水,我要求企业立刻停产整顿!"
接下来的48小时里,李强几乎没有合眼。他亲自带队监测空气质量,组织居民撤离,协调医院救治中毒人员,甚至冒险进入污染核心区确认泄漏源是否完全封堵。他的夹克沾满了污渍,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嘶哑。
而赵明则忙于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待各级领导视察,安排媒体报道环保局的"高效应对"。虽然他也到过几次现场,但大多时间都在指挥部的帐篷里听汇报。
危机终于得到控制后,市委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赵明西装革履,汇报时引用了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强调环保局的快速反应避免了更大损失;李强则穿着那件脏兮兮的夹克,用朴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处理过程和技术细节。
会议结束后,市委王书记留下了组织部长:"这两个人,你怎么看?"
组织部长沉吟道:"赵明同志善于统筹协调,对外宣传到位;李强同志专业扎实,处理危机得力。"
王书记点点头:"再观察观察。"
一个月后,局里突然传出消息:组织部决定推荐赵明接任局长,公示期为一周。赵明的支持者们开始提前祝贺,而李强的同事们则暗自叹息。
公示最后一天,局里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当大家都以为会议只是走流程时,市委组织部长突然宣布:"经市委研究决定,任命李强同志为市环保局局长。"
会场一片哗然。组织部长继续道:"在鑫源化工事件处理过程中,市委考察组全程跟进,认为李强同志展现出的专业能力、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正是一位优秀环保干部应有的品质。"
会后,王书记单独找李强谈话:"知道为什么最后选了你吗?"
李强诚实地摇头。
"因为在危机时刻,我看到的是你穿着脏衣服在一线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镜头前梳着油头说漂亮话。"王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环保工作需要实干家,不需要演员。"
来源:十洪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