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味”陷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2:29 3

摘要: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民法院对当地一起火锅店藏“毒”案件作出审判: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火锅店老板李某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 年,并且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并需支付销售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AI图片

有没有一种食物,让你吃了还想吃,吃了忘不了,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吃到嘴里的“美味”可能是慢慢侵蚀你身体健康的“毒物”。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民法院对当地一起火锅店藏“毒”案件作出审判: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火锅店老板李某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 年,并且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并需支付销售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原来,2024年3月,兴山县公安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餐饮行业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发现这家餐馆泔水毒品检测结果呈吗啡阳性。于是立即对该店展开调查,在店内查获一个装有可疑粉末混合物的透明调料盒。专业机构鉴定显示该调料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成分。

网络图片

湖北兴山县这一火锅店老板为“提味增鲜”而铤而走险,竟将罂粟当“秘方”添加在火锅底料中。该店老板李某称,2024年2月,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便将家中存放的罂粟果,与其他香料混合碾碎后带到餐馆使用,以为碾成粉末,便不会被发现。李某心存侥幸,显然是拿消费者的健康在做赌注。不良商家李某利益熏心,为了招揽生意,丧尽天良,在食品中添加罂粟,还美名其曰为独特的“秘制”食品进行违法经营。众所周知,罂粟是毒品,很容易让人上瘾,使身体遭受伤害,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消费群体而言,可能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李某的违法经营行为虽然所幸很快被查获,但是对不少消费者造成的健康损害已无法逆转了。

不法商家:目无法纪,毫无道德底线

李某的行为触犯了《食品安全法》和《刑法》,是对国家法律权威的公然挑战。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任何为牟利而突破底线的行为都罪不可恕。李某企图通过非法手段攫取竞争优势,最终落得“终身禁业”,实属罪有应得。李某这种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大众生命健康的行为不可能被宽恕。

不断被曝光的大盘鸡加罂粟壳、羊肉汤加罂粟壳等事件,如果这些做法是因为不法商家在对罂粟的认知上“对人体的危害估计不足”,那么侧面则揭露出这些不法商家法律意识的淡薄,认为加入罂粟壳粉末违法成本低且隐蔽性强。种种“美味陷阱”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从业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必要让他们在从业前观看违法后的“反面教材”,犯法后罚款、判刑、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等后果,起到一定警示和震慑作用,让他们能够始终如一地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诚信经营,正当收益。

监管部门:担好守护舌尖安全之责

食品安全法明确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可为什么还有商家愿意铤而走险?很显然,是钻了监管上的漏洞。监管难题为这类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传统检测方式有局限性,监管力量分散,难以做到全方位、高频次的监督,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有机可乘”的空子。

此起毒火锅事件,是兴山县公安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餐饮行业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时发现的,也就是跨部门的协同办案。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以及跨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消除监管空白与职能交叉,提升监管效率。

对不法商家旁门左道的“猫腻”,应该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技术手段。可推广兴山县采用先进快检技术法对毒品进行检测,实现“移动实验室”式巡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借助传感器实时采集,快速利用数据分析找出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实现智能化监管也是消费者的呼声。

消费者:零容忍抵制食品毒害

在湖北兴山此起毒火锅事件中,执法者通过办案经验,察觉出了异样,如若不然,势必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受到毒害。然而,罂粟壳磨成粉末、混入调料,隐蔽性好,从外观难辨,执法者是通过检验才鉴定了结果,但消费者则是无法肉眼辨识。怎么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吃到“毒”食品?初次食用,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或有心跳加快、脸微红、不易入睡等症状。如果对某种食品产生强烈依赖,总想吃,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万一误食,应避免再次食用,多喝水、多吃蔬果,加快排出有毒物质。消费者应该加强对“毒食品”的防范意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留存证据举报,提高维权意识。

病从口入,防不胜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以积极的行动助力维护食品安全环境,才能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不被侵害。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约有42万人死亡。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在摧毁人们对食品行业的信任,也在催促着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要用铁腕手段整顿食品行业,提高违法代价;要用铁面问责,防止监管腐败;要采用多样化宣传,提高民众食品安全认识。

营造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

(文/千寻)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