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某车展现场,一位身着破洞、补丁遍布的黑色连帽衫男子引发热议。这件被网友戏称为"乞丐服"的服装,实为巴黎世家最新推出的定制款,标价高达1.2万元。这场看似荒诞的时尚秀,实则折射出当代奢侈品行业与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
近日,某车展现场,一位身着破洞、补丁遍布的黑色连帽衫男子引发热议。这件被网友戏称为"乞丐服"的服装,实为巴黎世家最新推出的定制款,标价高达1.2万元。这场看似荒诞的时尚秀,实则折射出当代奢侈品行业与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
巴黎世家的乞丐服设计并非首次引发争议。2022年推出的"完全摧毁版"运动鞋以1.2万元售价登上热搜,2024年新款乞丐服更因6380元的"白菜价"被调侃"白给我也不要"。但品牌方显然深谙流量密码:通过刻意制造争议,将"黑红也是红"的营销逻辑发挥到极致。正如《搜狐时尚》分析,这种猎奇设计天然具备社交媒体传播属性,即使负面评价也能转化为品牌曝光。
此次车展事件中,男子身着乞丐服与豪车同框的画面,恰是巴黎世家"身份符号"策略的完美演绎。正如网友评论:"穿这种衣服的人,可能比穿普通奢侈品的人更'富有'"。当服装沦为身份象征,其功能性早已被符号价值取代。
这款乞丐服的争议远不止于审美。其刻意模仿流浪汉衣着的设计,被批评为"将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美学化"。2023年成都车展曾出现类似争议:某博主因身穿"日本投降"短袖被指责"极端民族主义",但本质仍是文化符号的滥用。巴黎世家的乞丐服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当真实的社会贫困议题被简化为服装设计元素,是否构成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
更讽刺的是,品牌宣称"通过破败外观隐喻资源浪费"的环保理念,却在现实中陷入自相矛盾。限量版、高定价策略加剧了资源浪费,正如网友质问:"用36000美金做旧一件衣服,这算环保吗?"。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