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数字化转型赋能航天液体动力制造全链路升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4:09 2

摘要: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25车间,技能人员正在观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取的实时加工产品的工序、质量、成本信息等关键指标。

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25车间,技能人员正在观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取的实时加工产品的工序、质量、成本信息等关键指标。

“我们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数据的自动提取、展示、呼叫等功能,同时通过高清数字大屏直观反映,为科研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25车间负责人说。

这是西发公司探索数字化制造新模式,着力打造支撑发动机快速研制和科研生产的数字化能力,全面推动型号科研生产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探索的一个缩影。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核心信息系统应用不断深化,支撑公司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由数字化集成贯通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十年一剑,从计划投产到产品交付

2013年,西发公司开始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施,至2024年,建成了覆盖产品计划投产到产品交付全过程的数字化环境并在全型号开展深入应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涉及上万零件,结构和工序极为复杂,对上中下游“节拍性”要求极高。“如何以数字化系统提高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控能力?”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相关车间一起,通过多年的探索,成功开发了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信息中心负责人说。该系统通过与ERP等系统有效融合,实现了从生产任务下发、制造过程管理到数据采集及回传的数字化贯通,科研生产组织效率显著提升。

质量是产品交付的关键。结合产品保证工作特点,西发公司成功将一体化平台、ERP等多个系统一体化贯通,实行电子质量数据包,让每台发动机都有自己的“身份档案”。

公司从发动机生产计划投产、设计工艺协同、生产制造执行、质量管理到最终产品交付全过程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应用,基本实现了流程驱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过程数据贯通,有力支撑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卓越智造,数字引领赋能单元

近年来,西发公司全面实施卓越产品行动。奋力打造以某型系列发动机为代表的卓越产品,构建以脉动生产线和先进制造单元为核心,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支撑的液体动力产业体系。

实施卓越产品行动,数字化技术贯通提升是关键。目前,西发公司建成了覆盖全部生产车间的工业控制网络主干,建设了热处理集中管控系统、阀门装配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等产线管控与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了所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专业。

“我们在生产过程实时接收产线采集的全过程数据,为各生产线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质量数据自动化采集率从5%提高至90%。信息系统与生产线的协同运行,支撑了发动机批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效果显著。”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四车间热处理生产线在刚开始运行时出现了种种问题:生产现场信息沟通时间成本高,计划依然依靠手工排产,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无法集成,数据无法实时共享……

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难题,公司成功开发应用了制造执行、工艺管理等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派工、生产过程信息记录与采集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提升的作用显而易见。技能人员在控制间内就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记录,现场生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四车间负责人说。

西发公司还持续推进数字化场景建设及应用工作,让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与现场业务深度融合,解决现场制造瓶颈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西发公司已初步建成了“数据赋能、模型驱动、融合协同”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数字化体系,搭建了符合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特点的信息化框架体系,基本贯通工艺、生产、质量三大核心业务的数据链路,实现了发动机组件和整机质量数据包的快速生成,让生产更透明、决策更科学。

来源:西安航天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