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守护!赣州全警防溺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4:52 2

摘要:以“无人机+大数据”形式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监测范围广和大数据实时传输等优势,设定无人机防溺水巡查线路,分局大数据赋能中心每日定点定时巡飞,对重点时段、重点水域开展防溺水空中巡查+喊话,巡查画面实时回传大数据中心,民警通过视频研判溺水风险隐患,联动辖区派出所及

日前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

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若干措施》

持续推进防溺水“1+4+1”工程建设

1

“同上一堂防溺水课”

2

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建设

3

“水花行动”

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

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为积极响应上级部署要求

进一步巩固防溺水工作成效

近期,赣州市公安机关未雨绸缪

在溺水事故易发期到来之前

立足职能,全警动员,多措并举

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1

章贡分局

“无人机+大数据”动态巡查

以“无人机+大数据”形式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监测范围广和大数据实时传输等优势,设定无人机防溺水巡查线路,分局大数据赋能中心每日定点定时巡飞,对重点时段、重点水域开展防溺水空中巡查+喊话,巡查画面实时回传大数据中心,民警通过视频研判溺水风险隐患,联动辖区派出所及时处置,形成巡查、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流程。

2

石城县公安局

治安“三张图”赋能防溺水

充分发挥治安“三张图”平台优势,将危险水域精准录入风险隐患图,通过治安“三张图+无人机”动态巡查,实时掌握水域情况,实现高效监控与管理。为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将相关联系人及群防群治力量详细信息一同录入可用资源图,一旦接到溺水警情,可即刻确认事发位置后,迅速联系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搭建起生命黄金救援通道,最大限度降低溺亡事故的发生几率。

3

信丰县公安局

“警防联动”提质增效

始终绷紧安全弦、把牢安全关,积极发挥“警防联动”机制优势,派出所民辅警变身“安全讲师”,联合应急救援力量走进辖区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持续加强对河流、水库、池塘等重点地段的巡逻防范,对在危险水域游泳、垂钓、玩水等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劝离并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做到水域周边“有人巡、有人防、有人管”。

4

上犹县公安局

“一盆水憋气”体验式教学

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广开展脸盆憋气式防溺水安全演练活动,在老师的安全看护下,记录学生在脸盆闷水憋气时长。活动后,学生通过写心得、谈感受等方式拓展活动体验成果,加深学生对溺水时难受、无助和恐惧的切身感受,切实提升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5

安远县公安局

打造"四个一"救生堡垒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治理闭环。一是科技赋能强基础,打造“四个一”救生堡垒。创新构建“四个一”防护体系,在重点水库安装一套广播系统,在危险水域配齐一套救生设备,在重点危险水域安装一套监控系统,组建一支“防溺水宣传”义警队。二是靶向教育破心防,创新“情景浸润式”宣教。组织民辅警深入校园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并组织“红领巾少年”河道巡查队,让问题少年担任安全宣传员。三是疏堵结合治根本,激活乡镇简易泳池建设。在偏远乡镇建设“简易泳池”,并配套安全员培训机制。


6

龙南市公安局

“文艺轻骑兵”深入人心

组建了由民辅警组成的警官艺术团“文艺轻骑兵”,通过自编防溺水手势舞的形式,深入辖区中小学,向学生们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此外,法治副校长通过上好一堂教育安全课、发放安全手册、微信群转发提醒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切实提高青少年防溺水意识,形成“社会有宣传、家庭多防范、孩子存意识”的多方合力。

07

定南县公安局

全域“地毯式”摸排

采取定点巡守、定线巡逻等方式,联合城管局、城市社区等部门对辖区水库、河道、公园等重点水域进行全面摸排,发现钓鱼、戏水、游泳等现象,通过现场喊话提醒、无人机、带声监控设备“隔空喊话”等方式,告诫大家远离危险水域,不私自游泳。

08

兴国县公安局

“技防+人防+物防”立体化防范

构建“技防+人防+物防”立体化防溺水体系,通过无人机巡查、重点水域动态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预警能力,并在全县26个乡镇推进“一乡一池”工程,配备充气式泳池及专业安全员,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戏水环境。联动教育部门组建安全教育宣讲团,以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普及防溺水知识。完善救援设施配置,定期维护更新救生圈、警示标识等设备。采用“警营开放日”沉浸式体验,通过警用装备展示、案例讲解增强儿童安全意识,同时组织民警进校园开设专题课堂,围绕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开展互动教学,覆盖幼儿园至中小学多年龄段群体。


9

南康区公安局

“空地一体化”无缝巡查

积极行动,创新举措,采用空中无人机巡河喊话、水面快艇巡逻、陆地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巡查力度,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及时制止不安全游泳戏水行为,全力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演练,结合无人艇、救生圈、救生绳等水面救援器材,民警从实战需求出发,严密组织,有效提升水域救援警情的处置能力,确保接到水域突发警情能够规范、高效、安全处置。

010

全南县公安局

科技赋能织密“安全网”

强化科技赋能,通过“无人机巡+步巡”相结合方式,在重点时段对重点水域不间断巡查巡视,及时进行高空喊话劝阻,同时在桃江重点水域安装集人脸识别、语音和短信报警功能的防溺水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实现实时接收涉水区域预警、远程喊话、迅速调度应急力量同步实施劝离和救援的功能,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的“智防”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全面筑牢了全县防溺水“安全网”。

011

大余县公安局

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

大余县公安局结合2025年全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组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深入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课,通过讲解防溺水真实案例向广大学生普及防溺水的基本方法和溺水救援常识,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下一步

赣州市公安机关将继续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

结合实际细化具体措施

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

织密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切实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安全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以下这些防溺水措施

请各位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

一定要学起来、记起来!

认识溺水,警惕危险

溺水往往发生得快速又突然。2分钟就可能发生窒息,4~6分钟就可能发生溺亡。同时,溺水可能是无声的,并不伴随大喊大叫,这增加了及时发现的难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场所有所不同。4岁以下幼儿溺水易发生在家中脸盆、水缸、浴池等蓄水容器;5~9岁儿童则多在水渠、池塘、水库等地方遇险;而10岁以上孩子的溺水更多发生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此外,管理不规范的泳池和戏水场所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

记住,只要有积水的地方,就可能发生儿童溺水。哪怕只有3厘米深的水也可能导致幼童溺亡。化粪池、石灰池、建筑工地坑洼积水,以及非游泳区域的户外水域都是溺水发生的高危场所。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

预防溺水,家长如何做?

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或水边时,家长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多人看护时需明确指定看护人。

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并清空家中的蓄水容器,可用加盖子、安围栏、装门栏等方法,将水源与低龄儿童隔离。

安全教育:选择有资质的游泳或玩水场所,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学会自救和施救。教授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防护装备:选择专业的游泳漂浮装置,进行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务必为孩子穿戴救生衣。

关注天气: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避免带孩子前往水边或进行水上活动。

预防溺水,儿童如何做?

避免私自下水:无论何时何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无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在无专业教练指导的情况下跳水或潜水。

选择安全水域:注意游泳或戏水场所是否具备开放资质,是否有监管员、救生员和游泳须知标示,在场所规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玩耍。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掌握安全技能: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空腹、过饱或剧烈运动后立即下水。不在水中打闹或做危险动作。学龄儿童学习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应保持全程正确穿戴救生衣。遇到恶劣天气不进行水上活动。

提高安全意识:经过河、湖、沟、渠、塘等地方,要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地段,更要加倍小心。不到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打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

会自救、会施救

科学自救:一旦遇险,保持镇静,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尽可能使头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听从救援者指挥。

安全施救:遇到溺水者,首先保持冷静,可采用“叫叫伸抛法”进行救援。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急救电话;“伸”是若有竹竿等物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给溺水者;“抛” 是可抛掷漂浮物如救生圈、泡沫块等给溺水者。切记,不要贸然盲目下水施救,以免发生次生事故。

正确急救:先检查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果无呼吸与心跳,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不要进行任何控水或倾倒体内积水的做法。

来源:赣州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