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麦肯锡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销售和营销中使用AI的企业可以将收入提高15%,同时将运营成本降低20%。仅在东南亚,AI驱动的解决方案到2030年预计将为该地区的经济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AI与电商结合的红利摆在眼前,但很多东南亚商家却不知具体如何抓住机会。
在东南亚电商的黄金十年中,技术创新始终是增长的底层密码。如今,AI在电商行业中被寄予厚望。
据麦肯锡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销售和营销中使用AI的企业可以将收入提高15%,同时将运营成本降低20%。仅在东南亚,AI驱动的解决方案到2030年预计将为该地区的经济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AI与电商结合的红利摆在眼前,但很多东南亚商家却不知具体如何抓住机会。
由东南亚领先电商平台Lazada与凯度(Kantar)联合发布的报告Bridging the AI Gap: Online Seller Perceptions and Adoption Trends in SEA(下文统称报告)揭示,东南亚商家对AI的认知度较高,近七成表示了解AI,但实际应用率却不足四成。Lazada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James Dong)一针见血地点明了这种困境:“东南亚电商生态存在显著矛盾——多数商家认可AI的变革潜力,却仍在探索从认知到落地的路径。”
当技术浪潮撞上“知道却做不到”的认知鸿沟,东南亚商家究竟需要怎样的AI答案?谁又可以带领东南亚商家走出这样的困境?
商家基本了解AI,但实际应用不足,各国水平差异大
“大家都在用AI,我再不用就落后了。” 东南亚电商商家Olivia告诉7点5度,自2023年ChatGPT火爆全球之际,她和身边的商家朋友便开始密切关注AI工具的应用。据报告显示,约70%的东南亚商家表示听说过并了解过AI。
然而,对于AI能否真正提升运营效率,东南亚商家们却持有不同的看法。报告指出,近90%的商家普遍认为AI对于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其中,东南亚商家Henry是看好AI的坚定用户者之一。“在产品上架前的标题、文案和图片优化这些层面,AI对我们工作的提效还是蛮明显的。” 过去,电商运营人员手动优化产品标题需1小时才能达标。如今,使用Lazada平台上的AI功能,再结合平台热搜词库,1分钟可生成10~20条备选标题,再花5分钟用人工筛选就能完成优化。而且,Henry团队正在研究AI作图,他坦言:“有被AI惊艳到。”
与Henry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印尼从事电商工作的Fiorella则被AI“伤透了心”,她直言:“有时候,AI的效率和成本还不如人工。” 据Fiorella分享,她在刚创业的时候需要拍摄产品图,当时觉得印尼人工作效率太慢,非常执着想用Al做图提升效率。但AI生成出来的模特脸部要么更像印度人,要么更像泰国人,很难和印尼扯上边。像Fiorella这样对AI持保留态度的东南亚商家不在少数,占比高达61%。
究其原因,就目前情况来讲,部分AI技术在本地化层面的应用上可能还不够成熟。但东南亚商家Wing则从长远角度看到了AI的潜力。他认为,随着大数据模型的完善和相关技术的进步,AI在未来能够显著帮助商家降本增效。“AI客服、数字人、图片生成视频、文本生视频、电商场景图替换等工具可大幅降低客服与运营人力成本,并减少对设计师团队的依赖。” 报告也印证了Wing的看法,约93%的商家相信AI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成本。但与此同时,仍有64%东南亚商家担心把AI应用到业务会既费时又费钱。
对AI效率的怀疑和成本的担忧,也会导致AI在东南亚电商业务的实际应用率并不高。报告显示,东南亚商家对AI的认知与实际应用间的明显差距——他们自认为已将AI应用于47%的业务环节,但AI实际应用率仅为37%。这种差距也体现在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商家自认为的AI应用率高达54%,但AI实际应用率为39%,落差达15个百分点。
为厘清差异根源,该报告进一步将东南亚商家按AI渗透深度(即商家在运营与物流、产品管理、营销与广告、客户服务及人力管理五大核心业务中的AI应用水平)划分为三类——AI精通者(AI Adepts)、AI探索者(AI Aspirants)和AI观望者(AI Agnostics)。然而,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东南亚商家属于AI精通者,即他们把AI应用到至少80%的业务中。而剩下的四分之三东南亚商家并不精通使用AI,要么仅在部分电商业务中尝试应用AI,要么在运营过程中仍然依赖人工操作。
从国家层面来看,泰国、新加坡和印尼的AI精通者(AI Adepts)占比最高,达到了约30%。相比之下,越南AI精通者(AI Adepts)占比属于中间梯队,而AI探索者(AI Aspirants)的占比最高达到了64%。而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AI精通者(AI Adepts)占比仅分别为15%和19%,这可能与他们对AI的内部共识程度以及相对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关。
从基础到进阶,Lazada帮助商家跨越AI鸿沟
要想提高东南亚各国商家的AI实际应用率,电商平台应该迈出第一步。对于大部分商家而言,电商平台往往是他们接触和使用AI工具的首要窗口。相较于自行开发或引入复杂的AI系统,电商平台自带的AI功能通常更容易上手,也更贴合电商业务的实际需求。以Lazada为首的电商平台也捕捉到了商家对AI的需求,其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表示:“作为东南亚领先电商平台,Lazada将通过开发易用的AI解决方案弥合鸿沟。”
Lazada作为东南亚较早采用AI技术的电商平台之一, 2012年成立之初便将AI融入其核心运营环节,早期成果包括基于用户数据的智能推荐系统、2019年推出的AI图像搜索功能,以及物流路线优化技术。如今,为了鼓励商家更多地在电商业务中采用AI,Lazada在发布本次报告的同时还同步推出了Online Selle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diness Playbook,根据商家的AI成熟度水平进行战略指导。
目前,商家可使用Lazada平台上超10个AI功能。在起步阶段,商家可以用Lazada Business Advisor(生意参谋)和Lazada Shop Assistant(智能客服)快速建立运营基线;然后,商家可以用AI Smart Listing、AI selling points(AI卖点)等优化产品详情页;到了快速获客阶段,商家可以用Lazada Sponsored Solutions(推广服务)和AI Marketing Solutions(AI营销解决方案)进行广告自动投放吸引流量;最后,商家还可以借助Virtual try-ons(虚拟穿搭)、Skin Test Technology(智能皮肤测试)和AI Augmented Reality(AI现实增强)等AI功能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
和大部分商家一样,马来西亚商家Maggie最喜欢平台提供的AI聊天机器人功能。报告指出,AI聊天机器人(AI chatbot)、AI商家助手(AI seller assistant)和AI数据分析(AI data analytics)是东南亚商家最熟知的AI功能。42%商家认为AI聊天机器人是最有帮助的AI功能,其次是AI商家助手 (22%) 和AI数据分析功能 (20%)。“像Lazada的智能客服会自动推荐一些回复的句子,我们的客服人员稍微调整,就可以很快地回复消费者。” Maggie还指出,Lazada智能客服可以自动回复消费者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节省很多人工沟通的时间。
除了智能客服,Lazada Business Advisor和Lazada Sponsored Solutions是Lazada商家最常使用的两项AI功能,分别有48%和46%的商家使用过。东南亚商家Henry告诉7点5度,“我们也会更多地使用电商平台自带的AI功能,运营团队基本每天都会使用Lazada平台上的Lazada Business Advisor,对店铺经营和产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策略。而商家Wing则表示Lazada Sponsored Solutions非常方便,只需要设置预算和目标ROI就能实现广告自动投放。
目前,Lazada的现有AI工具已覆盖客服、广告、数据分析等高频电商场景。但东南亚商家的需求远未止步——他们需要更“聪明”的工具,去破解多语言障碍、跨境选品失误、个性化营销乏力等深层痛点。这种需求与生成式AI(GenAI)的特性高度契合:不同于传统AI仅能执行预设指令,生成式AI可自主生成文本、图像甚至视频,大幅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2023年,Lazada推出东南亚首个电商场景生成式AI工具LazzieChat,它就像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官方机器人客服,可以智能回复用户提问,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商品推荐,减轻商家的回复压力。今年,Lazada还继续发布了新的生成式AI功能,进一步简化商家的操作链条:
• AI Smart Product Optimisation:能够帮助商家改进产品标题、描述甚至照片,实现自动化的虚拟试穿、背景修改和模特调整等,显著减少了商家在产品信息编辑上的时间和精力。
• AI-Powered Translations:自动将产品内容翻译成多种本地语言,帮助商家轻松拓展海外市场,无需投入大量人工翻译成本。
• Lazzie Seller:作为阿里巴巴商家中心 (ASC) 内的专属AI助手,提供常见问题解答、关键功能快速导航、店铺风险评估和业务建议,有效提高了商家处理店铺事务的效率。
深耕东南亚电商市场多年的 Lazada,其生成式AI模型来自公司长期积累的、扎根于本地市场的海量数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Lazada的AI Smart Product Optimisation功能,能够深刻理解东南亚消费者的偏好与习惯,很好地解决了印尼商家Fiorella担忧的AI生图“水土不服”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地区消费者画像的深入分析,Lazada生成式 AI 工具可以自动调整产品展示中模特的面部特征、肤色、发型,甚至细致到传统服饰的细节。这种精细化的调整,确保了商品的视觉内容和文字内容能够高度贴合当地文化和审美,呈现出真正的“本土原生”效果。
对于Lazada新推出的其他AI功能,马来西亚商家Maggie也表示很兴奋,因为她原本就是Lazada多语言翻译功能的“忠实粉丝”。在她看来,AI-Powered Translations对当地商家尤为实用。“在马来西亚,消费者可能会用中文、英文和马来文提问,系统可以帮我们自动翻译聊天内容,也会自动翻译产品信息,彼此之间沟通起来比较顺畅,消费者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
拥抱AI,才能引领东南亚电商的未来
如今,东南亚电商生态正悄然步入由AI驱动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商家如同一位觉醒的探险家,不再满足于被动观望,而是开始积极主动拥抱AI带来的变革。马来西亚商家Maggie告诉7点5度,只要是对日常运营有帮助的AI工具,她们团队都会去尝试。“毕竟,这些AI工具就是为了让我们节省时间以及提高效率而诞生的。”
东南亚商家Henry也对AI功能革新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们也会去尝试新功能,因为我们是拥抱新技术的团队。” 他还坚信:AI可以胜任大部分运营的工作,尤其是在那些有规律、有逻辑可循的部分,AI的表现甚至超越传统人工。Henry更前瞻地指出,未来的电商运营将更侧重于人工干预,指导AI模型去更好地干活。
尽管东南亚整体AI应用仍落后于全球头部市场,但东南亚各国已敏锐地意识到AI的重要性,正加速夯实技术基础:新加坡发布《国家AI战略2.0》聚焦伦理治理;马来西亚设立国家级AI办公室统筹产研资源;越南将AI纳入数字化转型战略并提供税收激励;泰国通过2022-2027年的五年规划制定了全面的AI战略;印尼通过2020-2045年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蓝图,明确了长期发展方向……在东南亚各国政策牵引下,AI与电商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在这一变革浪潮中,以Lazada为首的东南亚电商平台无疑扮演着关键的推动者角色。“拥抱AI不仅是为应对变革,更是为引领变革。” 其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指出,Lazada计划进一步将AI和生成式AI融入其生态系统,深度植入选品、客服、营销等环节。通过持续创新和应用生成式AI等技术,Lazada正积极赋能平台商家,致力于推动东南亚电商从传统运营模式向智能化升级转型。
面对这场由AI驱动的电商变革,对于广大东南亚商家而言,把握趋势的关键在于“双线发力”。一方面,商家们要积极借力电商平台提供的AI工具,例如Lazada新推出的智能AI Smart Product Optimisation、AI-Powered Translations和Lazzie Seller等生成式AI功能,以较低的试错成本用AI进行标题优化、多语言翻译和店铺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商家们更要从根本上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意识,逐步转变“凭经验备货”的传统模式,转向“靠算法选品”的智能化运营。
在这场AI驱动的电商革新中,任何迟疑都可能导致错失良机,输掉的不仅是运营效率,更是未来电商市场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正如Lazada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所说的:“电商的未来,是智能化的未来,而这一未来始于当下。”
来源:7点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