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区内某幼儿园报告多名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进入“闪电战”模式,启动应急响应,2小时内派出流调和消杀队伍抵达现场。
近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
联合发布表彰名单
东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下称“区疾控中心”)
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
此前
该中心已先后获得
“湖北工人先锋号”
“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
多项殊荣
2025年3月,区内某幼儿园报告多名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进入“闪电战”模式,启动应急响应,2小时内派出流调和消杀队伍抵达现场。
经快速采样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
迅速指导园区采取临时线下停课、环境消毒、病例隔离等措施,疫情在48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新增病例及跨班级扩散,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
这一案例是区疾控中心“早、小、严、实”精准防控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中心统筹推进疾控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2024年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在全市区级疾控系统排名第一(具备382项资质认定项目),同时成为全市首家启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区级疾控中心。
搭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各项联动机制。
撑起“闪电战”模式的是80余位疾控尖兵的团队作战,是区疾控中心创新构建的“监测-预警-处置-评估”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我们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体系制胜。”区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历经前几年的实战锤炼,该中心摸索总结出优化监测预警、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医防协同、提升科研能力等八大经验性措施,构建起从“预警哨点”到“防控闭环”的全链条防线。相关经验还登上武汉市新闻发布会,向全市推广。
“上门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测,既方便企业,员工也更安心。”3月10日,将军路街某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有序开展现场采样工作,通过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在荷贝克电源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厂房,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开展“职业健康大讲堂”活动,通过防护用品实操教学等授课形式,为该公司职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核心条款,助力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结合企业实际场景现场采样,解答职业健康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区疾控中心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辖区企业和居民做好服务工作,为建设“中国网谷”保驾护航。
由区疾控中心牵头成立的湖北省首家区级职业病防治所,已为辖区109家企业提供职业卫生管理上门指导服务、36家企业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15家企业提供超标岗位整改现场指导服务。
牵头成立的武汉市首个区级丙肝防治管理中心,通过“筛查-治疗-随访”一站式服务,新报告病例核酸检测比例为99.72%,新报告病例治疗比例达83.71%。
深入推进医校融合机制建设,在经过“健康副校(园)长”一年试点工作后,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区内中小学校健康副校(园)长100%覆盖。
区疾控中心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择优选派疾病预防、卫生应急等领域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化健康副校(园)长队伍。
同时,有效整合区第二届全民健康素养讲师团及“健康武汉宣讲团”优质资源,构建“卫健-教育-社会”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有力推动了教育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深度融合。
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校园卫生健康工作得到明显改善,在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实现同频共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区疾控中心成立武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首个区级实践基地,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80余人,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样本检测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该中心在《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中国健康教育》《疾病监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取得技术专利1项,参与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健康科研基金、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等项目,积极推动科研成果惠及人民。
目前,区疾控中心正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科研创新能力,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在职业病防治等领域开展攻关合作,重点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警能力,运用大数据守护居民健康。
来源:东西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