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是再生稻秧苗的关键生长期,在应城市杨河镇的田间地头,精准测温、配方施肥等智慧田管正领跑今年春耕第一茬。
本网讯 (通讯员艾彦中 杨静平) 眼下,正是再生稻秧苗的关键生长期,在应城市杨河镇的田间地头,精准测温、配方施肥等智慧田管正领跑今年春耕第一茬。
在应城市俊生农业种植水稻农场,年近七旬的种田“老把式”廖俊生正拿着智能温度计在测量再生稻秧苗的温度。
当温度计显示25.2℃时,他迅速组织农场10多名工人揭开育秧膜降温。同时,镇农技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来到再生稻育秧的现场“把脉问诊开良方”。
在科技赋能的引领下,杨河镇的再生稻育秧通过精准选种、专业化种子包衣、苗床土监测、科学化配方等10多个流程后,一盘秧苗就一气呵成。
应城市杨河镇农业中心主任彭伟介绍,再生稻的软盘育秧根系发达、苗壮,长得很好,这个技术目前非常成熟。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特点。每亩减去成本之后,可获得纯利2000余元,是群众提质增效的绿色种植业之一。
今年,杨河镇以俊生农业种植水稻农场等一批种植大户为龙头,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为群众提供种植、育秧、机插、田管、收割、销售“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再生稻种植面积由过去的3000亩扩大到5000亩。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