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潮涌动催农事,不负农时不负春。眼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广袤的田野间,农机轰鸣、地膜铺展,一幅“科技赋能春耕忙”的画卷正在北纬38°果蔬黄金种植带上徐徐展开。作为鄂托克前旗的农牧业大镇,城川镇立足“红色立城、绿色富川”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将节水革命、智
春潮涌动催农事,不负农时不负春。眼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广袤的田野间,农机轰鸣、地膜铺展,一幅“科技赋能春耕忙”的画卷正在北纬38°果蔬黄金种植带上徐徐展开。作为鄂托克前旗的农牧业大镇,城川镇立足“红色立城、绿色富川”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将节水革命、智慧农业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领航聚合力,筑牢春耕“压舱石”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城川镇党委、政府将春耕备耕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镇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联32个嘎查村(社区),组建包村干部、嘎查村(社区)“两委”、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多支“春耕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其中在麻黄套村党支部创新“田间课堂+板凳会议”模式,通过微信网格群等载体,累计开展政策解读、防火宣传、农机安全培训8场次,覆盖群众400余人次。
在农资保供一线,党员干部化身“监督员”与“服务员”。镇平安建设办公室、综合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旗农牧执法大队、镇市场监管所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检查农资门店15家,配合相关部门抽检化肥、种子、地膜等产品35批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种”“安心肥”。针对路程较为偏远的农村牧区农牧民采购不便问题,镇里部分农资销售点还推出了“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累计为60余户农牧民配送化肥30吨、种子15吨,实现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全覆盖。
科技赋能提质效,跑出春耕“加速度”
走进大场子村千亩高标准农田,北斗导航拖拉机正在检修。“我们现在用的农机设备,可以利用激光平地机精准找平土地,水肥一体化设备同步铺设滴灌带,再就是以前人工翻地需要半个月,现在用了先进的机械,3天就能干完,还能节省30%的用水量。”大场子村党支部书记石锦平介绍道。
城川镇以“智慧农机+节水灌溉”双轮驱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镇组建14支农机服务队,配备大型拖拉机、联合播种机等智能设备220台套,实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依托国家级辣椒科技小院,引入无土栽培、水培等前沿技术,筛选出21个抗病、节水、高产辣椒新品种,提供给农户种植。
在节水领域,城川镇通过多年探索,目前全镇有8处滴灌带生产基地,储备贴片式、迷宫式滴灌带60.3万卷,主管道14.3万卷。通过“旧带换新带”政策,农牧民可享30%的购置补贴,累计回收旧滴灌带1000多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白色污染。“贴片式滴灌带抗压能力强,出水均匀度达90%,每亩省水1.2立方米,特别适合沙地西瓜、甜糯玉米等经济作物。”城川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唐克斯说到。
产业融合拓路径,激活春耕“新动能”
在麻黄套村8000亩白萝卜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施肥、旋根等前期准备作业。“我们与企业签订订单,按照保底收购价收购的话,亩均收益可达4000元。”麻黄套村党支部书记韦元介绍道。今年,城川镇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多家企业签订辣椒、白萝卜等经济作物订单,通过“保底收购+二次分红”模式,确保农户稳收增收。
为延伸产业链条,城川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资6000万元建设白萝卜全产业链园区,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同时,依托“城川城礼”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辣椒、沙地西瓜、白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入驻全国商超,并组织策划通过电商直播、农博会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去年我们的辣椒通过冷链物流直供广东,每斤价格比本地市场高0.5元。”城川镇辣椒协会会长张万里说。
春风化雨润沃野,不负韶华耕未来。城川镇正以春耕备耕为契机,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发展,用科技画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今年,全镇计划完成玉米、辣椒等作物播种30余万亩,通过“订单农业+智慧农机+节水革命”模式,预计带动3000余户农牧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贡献城川力量。(沈千)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