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出台!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5:35 3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金三银四”正当时,稳就业举措再发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负责人表示,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意见》出台后,将有效推动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此次《意见》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通过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致力于创造更多优质的工作机会,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对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回应,意在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高度重视优化培养供给体系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突破千万,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绝对主体。围绕促进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人才支撑,迫切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供需适配、服务升级、机制优化等方面问题。

在此情况下,《意见》明确要求,经过3至5年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岗位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较高,部分毕业生难以满足。然而,这也存在诸多机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崛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将优化培养供给体系置于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首位。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看,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适配不够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纵深推进,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预计今后十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还会持续增长。破解社会需求真实性、教育供给有效性、供需适配精准性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为此,《意见》着眼推动社会需求侧建立关于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的研究发布机制,教育系统构建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

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拓岗

求职招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都十分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下的求职招聘工作合力依然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毕业生对高品质服务的需要。

为此,《意见》注重发挥校园招聘活动对于促进人岗对接的重要作用,突出精准便捷导向,推出系列新举措。

在推进重点领域人才服务方面,《意见》要求,针对国家重大战略等需求,提出提供多元化精准化就业服务。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提高重点领域就业吸引力、畅通高校毕业生流动渠道等多方面作出部署。

“重点领域人才服务的强调,源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需求。当前,中国正加速产业升级,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高校毕业生是这些领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政府通过精准的就业服务,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进入这些战略性领域,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匹配度,还能有效推动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这种举措有助于减少人才流失,防止优秀年轻人流向传统低端产业或外资企业,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转型的需求。”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方面,《意见》围绕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提出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拓岗。

“明确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拓岗是此次《意见》中极具现实意义和战略眼光的一笔。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贡献了绝大多数城镇就业岗位。国家层面的明确支持,不仅是‘雪中送炭’,帮助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在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激发活力方面作用的充分肯定,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上海杉达学院数字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树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