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最近怎么了?——迈克·马龙下课等事件引发的讨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05:48 1

摘要:近几个月来,NBA经历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可能是联盟历史上最具震撼性的交易(卢卡·东契奇转会湖人)、一支标志性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以创纪录的价格出售,以及两位备受尊敬的主教练(泰勒·詹金斯和迈克尔·马龙)在常规赛还剩不到10场比赛时被解雇。

近几个月来,NBA经历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可能是联盟历史上最具震撼性的交易(卢卡·东契奇转会湖人)、一支标志性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以创纪录的价格出售,以及两位备受尊敬的主教练(泰勒·詹金斯和迈克尔·马龙)在常规赛还剩不到10场比赛时被解雇。

以掘金解雇马龙这一令人费解的事件为契机,我与几位观察者共同探讨:这些异常事件是新趋势的开端,还是只是这个赛季的特例?

H:我觉得是“两者兼有”。首先东契奇的交易几乎可以说是几十年难遇的重磅事件。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原因也在推动超级巨星的交易:赛季中期正逐渐成为新的休赛期。年纪大一些的我们习惯的时在6月底或7月初看到顶级球星更换东家,而在2月某个周末早上刚起床得知这样的消息确实会更震惊。

现在的情况变了。由于续约规则更加宽松且优厚,自由市场上的明星球员流动变得稀少,球员们往往会提前续约留在原队。因此,选秀或交易如今成了获取明星球员的主要途径。回顾过去,即使是不争冠的球队,也在为2025-26赛季的阵容调整提前布局。

B:如果我们指的是东契奇这种级别的交易(25岁MVP级别的球星被甩卖)——那这绝不会成为新常态。球队通常更愿意留住年轻的顶级天才,尤其是当规则也对他们有利时。

独行侠可以在东契奇的下一份合同中开出比任何球队都高的薪水,但他们选择了放弃。他们可以与多家球队深入谈判,最大化交易回报,但他们也没有这样做。

超级巨星换队并不新鲜,交易请求时有发生,MVP球员也会在自由市场另谋高就。但在球员并未主动要求离开,且刚带领球队打进总决赛几个月后就放弃这样的球星,绝不会常见。

A:地震级的巨星交易、球队估值的飙升、赛季末解雇教练——是否都指向同一个根源性问题:职业体育项目被亿万富翁或财团收购后,球队的耐心正在加速消失。我说的不是早年那种小本经营的日子,比如比尔·戴维森、富兰克林·米乌利或阿贝·波林那样靠有限预算赢得冠军的时期。

已故的康卡斯特Spectacor主席埃德·斯奈德——他在2016年去世时身家超过20亿美元,是当地商界和慈善界的大佬——这类既能经营76人队又掌管NFL老鹰队的传奇老板,在当今企业化的联盟中难再现。

如今的企业化世界对成功的标准不同,远不愿接受球队长期无力争冠的局面。东契奇的交易之所以令人震惊,不仅因为时机出人意料、谈判高度保密,还因为新老板认为每年花近7000万美元留住NBA前五的球星不值得。我认为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有老板或管理层对东契奇这种级别的球员做出类似决定。外界会觉得这很荒谬,但对球会内部来说,这可能是“高效”的,或者说是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逻辑选择。就像3>2那样简单。

W:东契奇交易之所以是“黑天鹅事件”,原因有很多,尤其是,目前的结果对独行侠来说糟糕透顶,可能给其他球队一个大教训。不过,我能想象下一梯队的明星球员会继续被交易。这在NBA并非新鲜事,不同球队对球员的评估和价值判断各异。最新劳资协议也可能加速这一趋势,它鼓励球队在工资帽和第一土豪线之间运作,而一个球队在这种财务空间下能容纳的球星数量是有限的。

H:我的答案还是不变。我不认为常规赛最后一周解雇冠军教练会成为常态,但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共同的冲动特质。多数的体育项目老板本非耐心玩家,最近入主的新贵富豪们的这种特质更加明显。

传统观念里,教练变动通常发生在赛季早期,以便有时间力挽狂澜。但这次是两支季后赛球队在评估所有其他选项后,最终选择了换帅。我甚至很好奇,接下来会不会有球队在分区半决赛0:2后就选择直接换帅,超越掘金和灰熊的疯狂记录。(如果夏天灰熊聘请马龙,掘金聘请詹金斯那就更有乐子了……)

不过,掘金解雇马龙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他们同时还更换了总经理卡尔文·布斯。这些震惊事件总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但管理层日益增加的冲动和不耐烦是否是催化因素,值得我们思考。

K:在马龙被解雇几小时后,我大胆预言:这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詹金斯被灰熊解雇震惊外界,但这并不是灰熊某天早上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负面情绪早已累积:灰熊战绩下滑,2024年夏天他们花了七位数的买断费聘请助教托马斯·伊萨洛(现任临时主帅),近两个月都没赢过胜率超五成的球队。一旦管理层对本季失去信心,等待也就没有意义了。

一方面,灰熊似乎放弃了这个赛季。解雇詹金斯时,他们在西部排名第四,就像掘金解雇马龙时的排名一样。让新教练带队进入四月的季后赛是个冒险举动。

另一方面,如果灰熊认为没什么可失去的,那么此时解雇詹金斯,反而让他们在休赛期之前就能考察新教练伊萨洛的表现,连带为他积累季后赛经验,更利于来年的规划。

我不认为会效仿这种处理方式的球队会更多。厌恶风险是普遍性的心理,像灰熊总裁扎克·克莱曼这样不担心屁股下椅子的管理层才能做出这种决定。季后赛球队在常规赛剩这么几场的情况下炒教练不再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其他管理层可能不再那么多顾虑了。我能想象有人会用灰熊同样的逻辑来说服自己。

A:NBA或许在向NHL看齐。新泽西魔鬼、多伦多枫叶和纽约岛人多年的总经理卢·拉莫瑞洛,不就以赛季末炒教练闻名吗?

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解雇的是带领季后赛强队的优秀教练。詹金斯和马龙被炒的事件似乎较为特殊。我仍认为,大多数球队会在季后赛前夕给教练自救机会,哪怕只是为了省下临时主帅的额外薪水。

W:我认为这只会是特例!别把两起独立事件过度解读。

这种事很少发生是有原因的:收益低,风险极高。只有特定的总经理或老板才会做出这种决定。

詹金斯和马龙被解雇真正凸显的是,球队胜利带来的工作保障还是非常脆弱。詹金斯在灰熊战绩很好,马龙更是拿过冠军。但近五位夺冠教练中,三人在夺冠后两年内被解雇。

灰熊在赛季剩余9场时解雇詹金斯已属罕见,但掘金两周后与马龙分道扬镳更令人咋舌

H:在我看来,这是个新常态,直到潜在买家看到下一份养老金账单为止。

开玩笑归开玩笑,但与我之前提到的冲动特质一脉相承。现在的老板愈发的与本地没有纽带关系,球队交易概率更高了。

那个地方工业巨头把经营一支大联盟球队当作半个世纪的公民义务来经营的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虽然新奥尔良和犹他仍然如此,但总体来说,NBA球队所有权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像凯尔特人这样历史悠久的传奇球队都被挂牌出售了,确实更加能说明问题了。

K:NBA的经济——尤其是球员薪资部分——增长速度远远甩开全球任一经济体的增量。即使股市崩盘,也不能阻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球会交易。甚至未来某一天,顶级球星年薪突破九位数才可能会吓退新买家,但目前似乎还没到天花板。

收视率可能出现下滑,但下赛季生效的11年760亿美元全国电视转播合同为联盟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超级富豪有时把投资球队当作玩具,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史蒂夫·鲍尔默买下快船绝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富有,只是为了进入NBA而已。即便如此,快船的市值早已远超他购买时的20亿美元。只要全球经济不断造就更多亿万富翁,对球队的需求可能会持续看涨。

投资标的的价格只有在买入和卖出那天才真的有意义。只要后者持续高于前者,总会有买家出现承受运营的开支。

A:随着NBA球队估值攀升,股东家族面临的巨额税务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我猜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球队被出售。如果连格劳斯贝克家族都找不到办法让凯尔特人留在家族手中,对于那些财力更弱、成绩平平的球队来说前景更不乐观。NBA对沙特、阿联酋财团收购球队的态度非常谨慎,但似乎只是在推迟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这些投资的老板们显然是希望通过体育投资洗白形象。但当他们展现出无上限的投资意愿时,全面入主只是时间问题了。

W:各位没关注过去几年的行情吗?凯尔特人的出售价格高得连一些精明的体育金融专家都感到惊讶,他们原本预计价格在50-55亿美元之间。

这恰恰说明了当前NBA球队竞购战的激烈程度。这些球队既是身份象征,又是与市场波动脱钩的快速增值资产。专家预计球队估值会继续上涨,当然增速可能放缓。但目前这种增长势头还未减弱。最终,NBA可能会耗尽那些能买得起球队的超级富豪,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开始允许私募股权和主权财富基金购买少数股权。真正的考验在于:当近年高价入场的投资者寻求退出时,联盟要引入怎样的新贵来维持估值攀升?

来源:一点新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