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住深圳香蜜湖,独栋别墅,医学世家,自己也是医生,技术能力在全市响当当。
家人们,咱今天来客串一把“王婆”。
现在有这么一个年轻人——
家住深圳香蜜湖,独栋别墅,医学世家,自己也是医生,技术能力在全市响当当。
现在请你介绍一个对象,你觉得谁靠谱?
(不好意思大冰老师,我开玩笑的)
算了,我刚听说人家已经有对象了。
广州的,也是个医学博士,家里出了很多医学教授,还有4名院士,在广州、佛山都有房。
你就说,是不是很有眼光?
我实话告诉你吧,这个“年轻人”名字就叫——
深圳市眼科医院
01
明明有“全球最火”山姆做邻居
还要搭上“广东最强”的南医?
说它有眼光,我真不是玩谐音梗。
你知道这家医院在2008年的时候搬了一次家,从罗湖搬到福田,具体在哪里?
福田香蜜湖,山姆隔壁!
就是在这一年,福田山姆登上“全球头把交椅”,单店超市年销售额全球第一,并且连续十多年至今无人能撼动。
山姆的老板是有眼光的,1996年就将中国第一家山姆开在福田。
如今到处消费降级,山姆的人气却只升不降,“穷鬼三件套”(鸡蛋、原味贝果、瑞士卷)馋哭打工人,香港游客还把这里当成“网红打卡点”。
▲图源:小红书用户“_Grace格格”
没办法,谁让福田山姆“卡位”卡得准——
地处深圳市中心福田,有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与港铁“无缝”连接的福田口岸,还有香港高铁直达的福田站。
但是,这个“全球最牛”邻居,在深圳市眼科医院面前,还得喊一声“大哥”。
▲坐公交车去福田山姆,下车那个站就叫“市眼科医院”
最近,这位“大哥”又演示了一遍,什么叫“更有眼光”——
跑到广州,与南方医科大学强强联合。(防杠声明:中山医不是独立的医科大学)
3月5日,深圳香蜜湖,记者的长枪短炮见证了这场重磅结盟。
深圳市眼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眼科医学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玉润、校长黎孟枫、副校长刘叔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黎杰运,深圳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刘扩军、院长迟玮等嘉宾出席揭牌仪式
大家填高考志愿时基本会听说,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如今放眼全国也妥妥属于医科大学中的“头部”。
看看最新的2024年数据——
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全国独立医科院校第一软科2024年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全国第三2024年获国家自然基金429项,全国独立医科大学第一哪怕到了“毒舌导师”张雪峰口中,它的实力也是:
“真的没话说”。
▲图源:张雪峰老师
南方医科大学目前在广州、佛山顺德设有2个校区,并计划在深圳临床医学院(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基础上加强医学教育,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三足鼎立的“大湾区战略”。
在此之前,南方医科大学已经拥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合作共建医院:
恰好少了一家眼科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办学规模
而深圳市眼科医院,正是南医大想找的“人类高质量对象”。
作为深圳唯一的公立眼科医院,它是全市眼科疑难重症的“终审法院”,每年服务的病人量非常大,在华南地区的眼科医院中排名第二。
问题是,既然如此优秀,为何还要“搭”上南医大?
02
Look in my eyes!
不然拿啥为眼科疑难病“兜底”?
1983年开始筹建,1985年在罗湖深南东路边上搭“铁皮房”做临时门诊,2008年搬到福田新院区,深圳市眼科医院已经走过42年风雨。
▲深圳市眼科医院“铁皮房”临时门诊(1985-1987年)
有个词叫厚积薄发,经过前面30多年的“厚积”,医院在最近5年迎来了“大爆发”。
先是过“三甲”。
2020年,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眼底病专家张少冲教授出任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开始冲刺“三甲”。
第二年10月,医院以高分通过现场评审,成为广东省第二家“三甲”公立眼科医院。
接着“进省队”。
2022年,医院获批成为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
开始建新楼。
2023年,医院二期工程开建,在现有的大楼旁边,新建一栋医疗综合楼。
▲这个8层楼高的“巨型气球”里,正在开挖二期项目的基坑
2023年,位于龙岗区四联社区的深圳市第二眼科医院项目开始动工,建成后将由市眼科医院一体化运营管理。
▲深圳市第二眼科医院效果图
还有了“国字号”。
2024年,他们获批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是医院史上的首次。
经过这5年的“爆发期”,医院的临床实力大大增强。
2024年,深圳市眼科医院的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93.95%,CD型病例占比达到94.53%,这意味着,医院大部分手术、病例,都是风险、难度较高的“硬骨头”。
这个时候,医院开始担心科研,担心人才培养。
我们医院接诊了大量的疑难重症患者,很多是从其他医院转诊过来,还会引入很多高精尖的新技术、新项目,如果研究跟不上,我们怎么兜得住风险?
这几年,医院也招聘了大批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我们会担心,这个平台能不能留住他们,让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樊宁 深圳市眼科医院科教部主任
青光眼与神经眼科主任医师
深圳市眼科医院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科研、教学的需求井喷,急需一所强大的高校提供支撑。在中国,最好的医院基本上是大学的附属医院或者紧密合作的医院。
2024年,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迟玮教授“接棒”出任新院长,她除了是国内著名的眼科临床专家,还有另一个身份: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迟玮在给医学生授课
她的到来,意味着医院开始新的冲刺,补强教学、科研的“短板”。
而这两样,正是一个医学院校的强项。
深圳市眼科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一拍即合,组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眼科医学中心。
医院希望在自身的医疗实力基础上,借助大学的帮助,补上教学、科研两块短板,冲击“国内一流”,从一家治病的医院,变成“医、教、研、防、产”一体的:
医学中心。
▲2024年9月,医院在光明科学城组建眼-脑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03
Tell me why, baby why?
为啥要拿一层楼养“小白鼠”?
深圳市眼科医院2楼西边,有一道玻璃门,刷脸进去就是医院的研究所。
一条狭窄的走廊两边,分布着几间实验室,一群科研人员就“蜗居”在这里。
实验室旁还有一间“老鼠房”——实验动物中心,
里面的小白鼠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有阿姨专门喂养照顾,每天吃得好、睡得香。
而在医院二期的新大楼建成后,这些研究者、“被研究者”都会从“小房间”搬到“大平层”,光小白鼠们就有整整一层楼。
小小的研究所,会升级为国际眼与视觉研究院。
▲迟玮在做科研
南方医科大学还会在深圳市眼科医学中心成立国际眼视光学院,推动建立国家住培基地,使医院成为人才输出的摇篮。
这次与南医大结盟,90后医生余震有了一种“回娘家”的感觉。
余震本身也出自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在母校八年制本博连读毕业后,又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眼耳医院进行2年博士后研究,随后回国加入深圳市眼科医院。
作为一名眼底病科医生,他在门诊遇到很多糖尿病患者:
因为高血糖,引发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会有很多异常血管“增生”,而这些血管容易破裂,引起玻璃体积血,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图源:腾讯医典
为了从苗头上“掐死”这些新生血管,医生通常会给患者注射抗VEGF药物,但一针一般只能“撑一个月”,患者需要多次注射。
针对这个痛点,眼底病科团队希望能在看病之余,研究出一种新型的药物,
“只打一针,或者口服,就能解决问题。”
正是在研究过程中,余震忽然很想念当年在大学的基础研究导师,急需他们“增援”。
当年学校对我们八年制学生有个特殊要求:
前几年要先进行基础科研的训练,禁止过早接触临床,每个人必须选择一名基础研究的导师。”
临床医生熟悉病人的痛点,做科研时知道要往哪个方向改进,但在科研的底层逻辑上,还需要与大学里研究0-1的基础医学老师一起,挖得更深。
除了基础医学,深圳市眼科医院在科研上还渴望获得很多的跨学科支持,比如——
✎ 脑科学
因为“眼脑一体”,不少人眼睛出毛病,最后查出是脑子“有问题”;
✎ 生物医学工程
要研制出新药、新手术器械,肯定离不开学过医的“工程师”帮忙。
……
而这些学科,都是南方医科大学的强项,大学也说了,今后会全力为医院提供“火力支援”。
不知不觉,余震成了全院最幸福的人之一,他的医学生涯在这里画出了一个漂亮的闭环:
母校培养了我,我为母校“领”回一家医院,母校的老师再来到医院,和我继续并肩作战。
来源:深圳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