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看戏剧、车间里高歌,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让职工、市民、游客各美其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6:04 1

摘要: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如何书写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4月10日举办的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来自申城各区、文化场馆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分享彼此的经验,助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在未来更快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如何书写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4月10日举办的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来自申城各区、文化场馆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分享彼此的经验,助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在未来更快更好地抵达市民家门口。

街角看戏剧车间里高歌

职工、市民、游客各美其美

过去一年,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持续坚持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惠民导向和多元参与,在制度机制、设施布局、内容供给、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2024年上海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15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9条、运动球场183片、益智健身苑点1186个,发布科普基地305家,推出“美术新空间”15家,完成11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提升。

为了激活职工文化新引擎,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比如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组织上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增加职工文化服务厚度。以“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为主题,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纷纷走进“网络大V”直播间,唱响对城市和美好生活的热爱,90分钟现场直播收获3200多万人次的点赞。在车间、田间、站点、网点,人人可参与、可出彩、可受益、可享有的理念深入人心。

上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主办方供图

“借由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持续产生‘好东西’,也推送‘好东西’。”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介绍,为了释放区域文化势能,静安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比如以苏河湾为核心推出的30余条微游线路,串联起50余场艺术展览,市民置身这段滨水文化长廊可漫步、可休憩、可看展;首创的“戏剧修炼地图”串联美琪大剧院、兴业太古汇等21个点位,游客可以尽享“看戏+消费+观光”一站式体验;累计排布“静图约书”柜等24小时自助图书馆18个,让优质资源“转角可见”。

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

让优质资源直达家门口

新的一年,如何继续提升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市文旅局方面透露,2025年,上海将继续坚持重大文化设施中心辐射,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打造文化新地标。

静安区首创的“戏剧修炼地图”。主办方供图

新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个市民(职工) 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滨江水岸、绿地公园、广场集市等生活化场景中导入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新一批融合化、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认定一批“演艺新空间”“美术新空间”,培育50家社区旅游景点。

健全“全民、全龄、全域”美育体系,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深入实施“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等,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将专业文艺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使文化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创新服务方式,拓展阵地功能,推动文博演艺资源、旅游产品线路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论坛展会、城市节庆等联动合作,以群文活动大人流激发消费新增量。比如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考古+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发展,推出一批人文、艺术、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文旅项目。

头图为上海音乐厅户外的银杏音乐会。资料照片

来源:劳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