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日清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采集室内,21岁的廊坊小伙小李躺在病床上,身旁的血细胞分离机有节奏地发出嗡鸣声,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采集袋。小李不仅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更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完成了一场生命约定。
4月7日清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采集室内,21岁的廊坊小伙小李躺在病床上,身旁的血细胞分离机有节奏地发出嗡鸣声,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采集袋。小李不仅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更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完成了一场生命约定。
成年礼播下生命种子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的3月19日,刚满18岁的医学生小李迎来了意义非凡的成人礼。他走进廊坊市中心血站,加入无偿献血队伍。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一句建议,如同春日里的一缕微风,吹进了小李心田:“要不要多留8毫升血样?或许能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对于心怀救死扶伤梦想的小李来说,这瞬间照亮了他对未来责任的认知。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小李留下血样,正式加入中华骨髓库,一颗希望的种子就此种下。
生日当天续写生命接力
今年3月初,廊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小李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没有丝毫犹豫,小李当即答应捐献。随着捐献日期的确定,一个奇妙的巧合展现在他眼前:此次采集日期定在3月19日——小李21岁生日,也是他加入中华骨髓库三周年纪念日。小李感慨万分,他深知,自己即将肩负起一份神圣使命。
克服不适完成生命馈赠
4月2日,小李在廊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石家庄准备捐献。按照流程,他开始注射动员剂。因个体差异,注射后小李出现了乏力、腰疼等不适症状。面对这些不适,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坚决拒绝服用任何缓解药物。“就像等待新芽破土的种子,总要经历些阵痛。”小李用乐观态度,默默承受着身体的不适,守护着这份即将馈赠给他人的生命力量。
4月7日,采集室内,小李目光追随着那袋逐渐充盈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红色液体如同燃烧的生命火焰,象征着希望。当得知受捐者是家里的顶梁柱时,小李眼眶泛红,声音有些哽咽:“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能给他带去希望,也给他的家庭带去温暖。”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小李成功捐献2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此刻,他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778例、河北省第831例、廊坊市第35例、广阳区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手捧荣誉证书,小李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他深知,自己传递的不仅是生命的火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