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三星电子内部围绕“人员增加”的分歧,三星机构部门已决定将部分人员从晶圆代工(半导体代工)部门调往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随着HBM业务的萎缩,下一代HBM的开发迫切需要人员输血,但晶圆代工部门内部“人员流失”的担忧也不容忽视,这加深了人们对三星半导体部
人员变动引发了人们对三星半导体部门未来劳动力稳定性的担忧。
据报道,由于三星电子内部围绕“人员增加”的分歧,三星机构部门已决定将部分人员从晶圆代工(半导体代工)部门调往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随着HBM业务的萎缩,下一代HBM的开发迫切需要人员输血,但晶圆代工部门内部“人员流失”的担忧也不容忽视,这加深了人们对三星半导体部门的担忧。
据业界10日报道,三星电子晶圆代工部门曾试图单独选拔和调动那些即使转入HBM业务也能确保量产顺利进行的人才。然而,需要能够立即投入HBM4(第六代HBM)等下一代产品开发和量产的“精英人才”的存储器制造技术中心拒绝了这一请求,从而引发了令人意外的公开招聘。
三星电子的机构部门陷入了困境,因为它不仅被SK海力士超越,而且在HBM3E(第五代HBM)市场上长期位居第三的美光也将其超越。美光紧随SK海力士之后进入了NVIDIA的HBM3E供应链,并且由于收到的NVIDIA订单量超出预期,产能大幅扩张。鉴于三星电子甚至尚未通过HBM3E质量测试,其在HBM3E市场上的结构性优势已被削弱。
三星电子再次遭遇挫折,将其在 DRAM 市场的龙头地位拱手让给了 SK 海力士。市场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SK 海力士在 DRAM 市场的份额为 36%,而三星电子则以 34% 的份额位居第二。就在一年前,SK 海力士的市场份额还落后三星电子 10 个百分点以上,但凭借其在 HBM 市场的优势,SK 海力士已经超越了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决心在HBM4上不遗余力,避免重蹈HBM3E的覆辙。HBM4将代工工艺应用于“逻辑芯片”,而逻辑芯片在HBM的运行和处理中扮演着“大脑”的角色。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逻辑芯片的性能,还能实现定制化的HBM生产,以满足客户对设计资产(IP)和应用的需求。与SK海力士和美光不同,三星电子拥有代工加工能力,这使其成为其优势领域。这也是三星电子致力于将熟练的代工人员转移到HBM业务的原因。
然而,晶圆代工部门的人员流失问题令人担忧。此次向HBM业务的公开调动尚属首次,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员一直在稳步非正式调动。虽然由于晶圆厂利用率下降,人员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回旋余地,但负责未来技术开发的熟练员工短缺的可能性已显著增加。随着晶圆代工部门亏损不断累积,以及向存储器部门调动的人员不断增加,剩余员工的士气也在下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晶圆代工部门员工陆续调往存储器部门,内部氛围确实比较混乱”,并补充道,“如果在与存储器部门的工资差距导致相对剥夺感加剧的情况下,这种调动持续下去,可能会引发部门间的冲突。”
看来,无论是机构部门副会长全永铉,还是晶圆代工部门总裁韩镇万,都对此深感担忧。为了加强下一代HBM的产品竞争力,需要从晶圆代工部门调配精英人才,但对于韩总裁而言,在与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留住核心人才至关重要。
三星电子机构部门前高管表示:“三星半导体部门在危机时期,通过在共同目标下整合力量,成功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并指出:“这其中的核心是各部门负责人团结员工的果断领导力。现在,全副会长需要发挥领导力,防止权力交接过程演变成部门间的冲突。”
当前HBM市场正经历技术范式变革:从单纯追求堆叠层数转向系统级整合创新。美光推出的"混合键合+硅中介层"方案,将HBM3E延时降低至1.2ns;SK海力士则通过存算一体架构提升能效比。在此背景下,三星押注HBM4的逻辑层创新既是机遇也是豪赌——若能在2025年前实现1tb/s带宽的突破,或可重夺技术话语权;但若因内耗导致研发滞后,可能彻底失去高端AI芯片市场入场券。
这场内部人才争夺战,实则是三星半导体业务转型的缩影。在存储与逻辑芯片的融合趋势下,如何平衡短期市场压力与长期技术布局,将成为决定这家半导体巨头未来十年命运的关键命题。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