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庆城县创新实施"政策引导+保险保障+服务优化"三位一体推进机制,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全面推进政策性畜牧业保险扩面提质,有效防范化解养殖风险,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网。截至20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庆城县创新实施"政策引导+保险保障+服务优化"三位一体推进机制,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全面推进政策性畜牧业保险扩面提质,有效防范化解养殖风险,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网。截至2025年4月,全县已累计承保肉牛、肉羊等畜禽12.3万头(只),覆盖养殖户3800余户,保费规模达1850万元,财政补贴比例达75%以上。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推进机制。明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建立保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将肉牛、肉羊等6个品种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其中:肉牛保额8000元/头(财政补贴70%)、肉羊保额1500元/只(财政补贴65%),对脱贫户额外给予10%保费补贴。在15个乡镇设立保险服务站,配备专职协保员32名,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统筹整合涉农整合资金2000万元,设立畜牧业保险专项补助基金。创新实施"基础保费补贴+绩效奖励"模式,对完成年度参保目标的乡镇给予5%工作经费奖励,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
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参保覆盖水平。编制《畜牧业保险政策问答》漫画手册,通过"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等传统媒介,结合"庆城农技"抖音号、"智慧畜牧"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87场次,覆盖群众2.1万人次。组建由村级防疫员、养殖大户组成的"土专家"宣讲团,开展"保险知识进万家"活动。在养殖集中区设立"保险服务驿站"18处,配备自助查询终端,提供24小时政策咨询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参保带动、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模式,带动周边320户养殖户参保,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严格质量管控,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开发畜牧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农业农村部门养殖备案数据、环保部门排污数据、保险机构承保数据,建立"三比对三核查"机制(比对养殖数量、核查投保标的;比对免疫记录、核查健康状况;比对土地备案、核查场地合规)。组建由乡镇干部、兽医站人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核查专班,累计核查养殖场户1500余家次。对能繁母牛佩戴电子耳标实现精准识别,肉羊采用"一户一码"二维码管理,确保承保信息可追溯。联合纪委监委、审计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建立"红黄牌"预警制度。2024年累计整改问题数据23条,追回违规资金12.6万元。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理赔服务质效。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核查"立体查勘体系,开发畜牧业保险智能定损系统。在驿马、白马等养殖大镇试点"视频查勘"服务,养殖户通过手机端上传现场视频,查勘人员2小时内完成定损,理赔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内。开通24小时理赔专线,实行"首接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理赔公示制度,在村级公示栏公示理赔结果不少于7天。联合气象、水利部门建立灾害预警联动机制,针对极端天气提前发布风险提示。在养殖集中区建设防灾减灾示范点12个,配备防雹网、排水泵站等设施。2024年成功应对7次冰雹灾害,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庆城县将持续深化政策性畜牧业保险改革,重点创新"保险+"服务模式,探索"保险+信贷""保险+订单"等融合机制,加快建设智慧畜牧平台,实现养殖、保险、监管数据互联互,积极推动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年内培训协保员100人次,培育保险示范村20个。通过构建全链条、多层次、可持续的畜牧业保险保障体系,庆城县正着力破解养殖户"风险大、保障弱"难题,为打造全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行稳致远。
记者:李云 通讯员:张景凯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来源:爱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