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入实验室时,面对分子克隆等复杂的实验技术,她也曾深感陌生与无助。第一篇论文的撰写过程更是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从初稿的反复修改,到投稿后的无情拒稿,每一步都如同在荆棘丛中前行。那段时间,自我怀疑和抑郁的情绪时常萦绕在心头,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每当夜深人静
近日,南昌市妇女联合会公布了南昌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人员名单,南昌市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程春荣获“南昌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程春,女,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南昌市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江西省D类人才,荣获2024年“南昌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该同志扎根基层科研十余年,从青涩到成熟蜕变,与实验室共同成长,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科研突破: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初入实验室时,面对分子克隆等复杂的实验技术,她也曾深感陌生与无助。第一篇论文的撰写过程更是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从初稿的反复修改,到投稿后的无情拒稿,每一步都如同在荆棘丛中前行。那段时间,自我怀疑和抑郁的情绪时常萦绕在心头,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每当夜深人静,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刻,领导的关怀、团队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励如同一股股暖流,重新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之火,让她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科研生涯的第一次突破——第1篇论文顺利发表。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团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此后,便一鼓作气,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不断挑战自我。截至目前,已参与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分别发表于《Oncogene》(医学一区,影响因子9.86)和《Cell Death & Disease》(生物一区,影响因子8.47),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在课题方面,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市厅级课题各一项,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的研究。此外,还参与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参与荣获2023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这些成果不仅丰富科研阅历,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助力学生成长,传承科研精神
在科研工作之余,她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投身于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通过耐心指导实验、深入讨论课题,见证了学生们从懵懂到成熟的每一步成长。部分学生凭借优异的表现发表SCI论文,并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2023年,成为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成功申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读机会。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未来协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期许,致此,她把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传承科研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坚守与执着:危难时刻显担当,科研路上不停歇
在新冠疫情期间,她不仅投身于核酸采集志愿者工作,更没有因为疫情所带来的不便,而放弃科研,依然坚持实验至深夜,不断打磨科研思维,与领导保持密切沟通,确保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尽管实验过程中屡遭失败,但医务人员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激励她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最终,在2021年上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Oncogene》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甲基化PKP2在肺癌放疗抵抗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获得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20171BCD4002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2BAB215039)等经费支持。截至目前,该文章的他引次数已达16次,国际著名期刊《Nano Today》杂志(IF2022:17.4)也正面引用了这一研究成果,认为甲基化修饰PKP2促进肺癌放疗抵抗是该领域的新进展。
科研之路永无止境。未来,她将继续秉持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熊伟夫)
来源:江报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