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来围观!EBMT各大奖项花落谁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7:30 4

摘要:随着为期4天的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盛会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各项大奖终于尘埃落定。此次 EBMT设立的奖项类型丰富,涵盖最佳论文奖、Van Bekkum奖、Jon J. van Rood奖、基础科学奖、Jian-Jian Luan奖、Spr

随着为期4天的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盛会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各项大奖终于尘埃落定。此次 EBMT设立的奖项类型丰富,涵盖最佳论文奖、Van Bekkum奖、Jon J. van Rood奖、基础科学奖、Jian-Jian Luan奖、Springer Nature壁报奖最佳青年摘要奖,以此表彰众多杰出学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免疫疗法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其中,中国专家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创新思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展现了中国医学科研的蓬勃力量。此刻的荣誉加冕,远不止是对个体成就的褒奖——它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血液学研究者共同诉说的愿景:让生命之火在科学的护佑下燃烧得更久、更亮!

最佳论文奖

由英国皇家曼彻斯特儿童医院骨髓移植、CAR-T 和干细胞基因治疗高级临床研究员Claire Horgan 、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学中心Nico Gagelmann、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Roni Shouval联合主持的专题讨论“机器之梦:人工智能如何塑造当前和未来的血液学(Machine Dreams: How can Al shapehematology now and in the future)”中,雅典国立卡波蒂斯坦大学Pinelopi Samara、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AdventHealth Hinsdale 医院Nida Malik、都灵大学Manuela Spadea、宾夕法尼亚大学Cristobal Frutos-Ortiz、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白血病防治基金会(FUNDALEU)Gonzalo Bentolila五位专家入选。五位入选专家现场展示了其原创论文,探讨当前医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与前沿性的话题。

为推动学术交流、丰富评价维度,大会特别设置现场观众投票环节。经现场观众投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ristobal Frutos - Ortiz 凭借论文《人工智能 vs. 人类智能》荣膺最佳论文奖。该论文从临床应用与哲学思考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反思数据驱动决策与人类同理心之间的关系。大会为这五位学者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在医学科技与人文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高度认可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出色表现 。

Van Bekkum奖

在大会主席 Anna Sureda 和 Fabio Ciceri 主持的总统研讨会上,备受瞩目的 Van Bekkum 奖正式颁发。本年度,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 Gunjan Shah博士凭借卓越的科研成就,荣膺这一奖项。Shah 博士牵头开展的LuminICE-203研究,围绕现货型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NK)展开前沿探索,其早期研究成果揭示了该类细胞在复发 / 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NK 细胞作为过继免疫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Shah 博士的研究进一步巩固了 NK 细胞在该治疗模式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Jon J. van Rood奖

细胞治疗与免疫生物学工作组专场主席Annalisa Ruggeri和Florent Malard将Jon J. van Rood奖授予了两位在CAR-T疗法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杰出学者。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暨转化细胞研究中心Janaki Manoja Vinnakota博士,在研究中针对CAR-T细胞治疗引发的神经毒性副作用问题,开展了 TGF-β激酶靶向抑制的探索。其研究表明,通过对TGF-β激酶的精准抑制,有望显著减轻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神经毒性,进而大幅提升CA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这一创新性策略为CAR-T治疗的安全性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潜在解决方案。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Nicoletta Cieri博士,分享了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Cieri 博士专注于深入剖析并调控免疫反应机制,旨在实现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清除,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脱靶毒性以及免疫过度激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学界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的理解,更为未来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基础科学奖

(Basic Science Award)

荷兰Princess Máxima儿童肿瘤中心Konradin Müskens博士凭借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者的克隆性造血的突出研究成果,荣膺基础科学奖。Müskens 博士的研究着眼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远期效应,追溯了干细胞移植数十年后的克隆演变过程,大胆提出假设: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能否在长达 120 年的时间跨度里,持续支撑机体造血,保障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一研究成果,对干细胞老化、稳定性以及继发肿瘤等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长期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重要线索,促使临床医生重新审视和定义 “成功移植”的标准。

Jian-Jian Luan奖

贝鲁特美国大学医学中心Ali Bazarbachi教授在淋巴瘤工作组(LWP)专场中将Jian-Jian Luan奖授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agdalena Corona de Lapuerta 博士。Magdalena 博士的研究围绕 CAR-T 细胞疗法展开,以接受该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整合 CD19 基因组特征与表型特征,构建了一套全面的分析体系。借助这一体系,不仅能预测 CAR-T 细胞治疗的反应,还能深入探究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机制。此项研究成果将临床实践与前沿的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淋巴瘤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展现了精准医学理念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

Springer Nature壁报奖

Springer Nature壁报奖在闭幕式中正式揭晓,旨在对临床与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予以认可与表彰。美国 Holistic Healthcare中心的Meghan Chafee博士以及德国法兰克福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的 Evelyn Ullrich 博士,凭借卓越的研究成果,分别斩获Springer Nature最佳临床壁报奖与Springer Nature最佳科学壁报奖。

Meghan Chafee 博士开展的 1b 期临床试验,探索了研究性口服活体生物治疗药物 SER-155 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年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疗效。基于此项研究的突破性成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 SER-155 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减少接受allo-HSC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成年患者血流感染(BSI)的发生风险。

Evelyn Ullrich 博士的研究聚焦于靶向 B 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CAR NK)细胞编辑技术。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清晰地揭示了 CAR NK 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新策略。这一研究成果,代表了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迈向新高度。

最佳青年摘要奖

(Best Young Abstract Awards)

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EBMT财务主管(Treasurer)Mette Hazenberg 博士主持颁发了“最佳青年口头摘要奖”和“最佳青年壁报摘要奖”,以表彰在临床与转化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新一代科研人才。此次评选竞争激烈,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踊跃角逐。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中国专家凭借扎实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的研究思路,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仅为中国医学科研领域赢得了荣誉,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临床与转化研究的进步,共同为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最佳青年口头摘要奖”获奖者

Konradin Müskens(荷兰)

题目:儿童造血细胞移植长期存活者中克隆造血的流行率及起源(摘要号:GS2-04)

赵厚力(中国)

题目: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AR-T治疗后序贯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长期随访: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摘要号:OS13-03)

Jonathan Bordat(法国)

题目:NSAIDS是管理Ghosal型造血骨骨干发育不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诊断)值得考虑的简单疗法(摘要号:GS2-05)

Jan-Robert Heusel(德国)

题目:TBI/依托泊苷与化疗预处理在青少年及年轻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比较:对增加毒性的风险权衡(摘要号:OS9-01)

Fabian Freitag(德国)

题目:CD8+ 和CD4+CAR-T细胞对转录因子增强的不同偏好(摘要号:OS3-02)

赵叶千(中国)

题目:TP53变异与胚系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摘要号:OS21-01)

Benedetta Elena Di Majo(意大利)

题目:单份无关供者脐带血与未经处理采用PTCy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一项由EBMT-PDWP和CTIWP代表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摘要号:Paed3-04)

叶逸山(中国)

题目:对于第二次完全缓解期(CR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半相合移植相比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具有更优的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生存率(GRFS):一项来自EBMT急性白血病工作组(ALWP)的研究(摘要号:OS5-05)

Mathias Schäfersküpper(德国)

题目:通过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纤维化中重建骨稳态(摘要号:OS4-01)

Nico Gagelmann(德国)

题目: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的CILTA-CEL或IDE-CEL及其反应动力学:DRST/DSMM/GMMG的真实世界分析(摘要号:OS14-03)

Magdalena Corona(美国)

题目:CAR-T治疗淋巴瘤患者中CD19的基因组与表型特征分析(摘要号:LWP-2)

“最佳青年壁报摘要奖”获奖者

Luxiang Wang(中国)

题目: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遗传突变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HMA维持治疗的具有不良风险成人AML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有关(摘要号:A001)

Giulia Losi(意大利)

题目:功能性呼吸测试在CAR-T细胞疗法筛查中的作用:必要还是多余?(摘要号:A083)

Karima Al-Akioui Sanz(西班牙)

题目:过继性记忆T淋巴细胞疗法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性疾病(摘要号:A135)

Yuhua Ru(中国)

题目:MDS/AML异基因移植结局:一项风险验证与匹配分析的多中心研究(摘要号:B220)

Ping Wang(中国)

题目: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由白细胞介素-10受体缺陷引起的极早发炎症性肠病(摘要号:B319)

Xiaoying Zhang(中国)

题目: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单独或联合ASCT治疗非缓解复发/难治性DLBCL的长期随访结果(摘要号:B339)

在全体与会者的见证下,获奖者登台合影留念。这一具有仪式感的瞬间,充分展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新一代青年才俊的多元背景与巨大潜力。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齐聚舞台,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合影,彰显了EBMT在培养青年人才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持续努力。

结语

本届颁奖不仅是对杰出科学成就的表彰,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展望——从挑战伦理边界的前沿思想,到改写治疗范式的转化医学突破,再到重塑基础科学认知的创新研究,每一个奖项都如同火炬,为细胞治疗与移植医学照亮前行的道路。期待这些杰出学者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其卓越的科研洞察力与临床创新力,引领行业朝着更加精准、高效、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EBMT 也将持续为科研创新搭建平台,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投身探索,携手开创全球血液学事业的新篇章 。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