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就发信息在微信群赔礼道歉”。近日,福泉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名誉侵权纠纷案件,让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微信群里发表不实言论
你可能已经侵害他人名誉权!
“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就发信息在微信群赔礼道歉”。近日,福泉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名誉侵权纠纷案件,让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
案情简介
原、被告系邻里关系,某天原告在山边拾柴时遇见被告,被告拍照并发布在村民组微信群称原告乱砍伐,此不实言论迅速在村民间传播,致使原告名誉严重受损,在邻里间承受诸多异样眼光和无端指责。原告不堪其扰,无奈之下诉至福泉法院,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以挽回自己受损的名誉。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本是邻里乡亲,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在庭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一方面通过说“情”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打开原告心结,另一方面通过释法明理,向被告释明相应的法律后果,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隔阂逐渐“破冰”,对立情绪一步步消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向原告诚恳道歉,并将致歉内容发布在案涉微信群,原告接受道歉后撤回起诉,双方握手言和,该案圆满化解。此次调解既让双方当事人在法律框架下“调”处矛盾,又在人文情感范围内“解”开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法院提醒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责任,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应谨言慎行,勿因一时之快,侵害他人权益。
来源:智慧案件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