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鳝培苗炼苗、全程农事服务、良种良法配套、清洁家园行动……春光正浓,农时催人。仙桃开启了一场抢农时、争天时的农业生产春季攻势,田间地头、河畔鱼塘新质生产力涌动,描绘出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农耕新画卷。
黄鳝培苗炼苗、全程农事服务、良种良法配套、清洁家园行动……春光正浓,农时催人。仙桃开启了一场抢农时、争天时的农业生产春季攻势,田间地头、河畔鱼塘新质生产力涌动,描绘出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农耕新画卷。
逐“绿”上“链”黄鳝游出新天地
4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张沟镇的仙桃黄鳝供应链有限公司。偌大的黄鳝恒温培育车间,根据培苗池的规格大小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
“我们正积极探索 PP圆桶、PP方池、刀刮布方池、刀刮布立体池、综合养殖圆桶等五大生态养殖模式,在培苗、壮苗、成鱼养殖方面持续创新。”公司总经理朱传宝介绍。
建设黄鳝无土化生态繁育基地,推广浮床养殖、室内流水养殖、“稻鳝虾”等绿色模式,探索“鳝鲈套养”“藕鳝虾”等生态养殖模式……30年多年来,仙桃大力提倡绿色养殖,养鳝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28.9℃!”记者随机走进一间 PP圆桶培苗房,里面均配备温度显示器,实时记录当前温度。记事本上,清楚记载着每一次投苗以及喂食时间。掀开水面上的仿生水草,一条条黄鳝宝宝欢快地游弋,活力满满。
仙桃黄鳝供应链有限公司由市国资企业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是华中地区首个集黄鳝苗种繁育、生态养殖、智慧流通、精深加工、跨境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
“要让每条黄鳝创造更大价值。”依托强大的数据天网、物流地网、商服云网、金融金网“四网融合”,“仙鳝链”平台实现了黄鳝从塘口到餐桌的数字化管控、小鳝农与大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去年底,先锋村养殖户刘永伍“上链”后,成功将黄鳝卖到远在四川、山西的两家连锁酒店,“比市场价高出1块多”。
目前,该平台已入驻800余户黄鳝养殖户、100余家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多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全力攻克繁育瓶颈,为黄鳝产业提供“芯”动能。在西流河镇,黄鳝产业集团动作不断:投资3000万元,改建恒温培育车间;新建2500吨蓄水池2个;创新“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模式,与李忠博士团队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全方位强化技术保障,致力提升黄鳝苗种存活率,为黄鳝种苗繁育产业的纵深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春耕春管良田升腾新希望
在郑场镇马垸村千亩小麦核心区,10架植保无人机一字排开,在飞手的操控下腾空而起,穿梭田间,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在小麦叶面上。
今年马垸村小麦播种面积332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总量78%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1000亩,辐射带动全镇小麦种植6.3万亩。
“引入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对接社会化服务资源,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0%-15%。”郑场镇主要负责人说,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区小麦单产有望较常规种植提升8%以上。
当前正是夏粮夏油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油麦春管顺利,全年粮食丰收就有底气,如何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派出6个技术指导组,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分区分片开展技术指导,推广稳产增产技术措施,确保夏粮夏油稳产增产。
“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赤霉病易感期、防治最佳期,赤霉病堪称小麦的癌症,可防不可治。”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乔志刚常年在田间奔走,指导村民开展统防统治。全市86.2万亩油菜,已全面完成“一促四防”和统防统治。项目区21.5万亩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预计4月上旬全面完成。
各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稳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杨林尾镇全面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恢复耕地面积1800亩,复耕复种率达100%。彭场镇创新“龙头企业+农机农技服务+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鑫汇米业、加良米业、元品米业等主体,发展优质稻订单农业2.4万亩,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油麦春管、秋粮春耕、畜禽春防、水产春投、蔬菜春育。不负春光不负时,仙桃用心唱好春耕备耕“重头戏”,让“春天的约定”更动人。
清洁家园 激活农村新动能
房前屋后种豆角换钱,农闲时间进“阿得叔”打工赚钱……这是毛嘴镇横堤拐村留守老人新的收入构成。当地村干部说,村里依托电商产业,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和打工收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走进横堤拐村,不少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地摇身一变成幸福“增收地”。
“免费供种,8毛钱一斤收购。”豆角还没下播,村里就把订单签回来了。种完豆角接茬种萝卜,预计每户庭院经济可增收1000元,阿得叔合作社稳定吸纳就业60人左右。
以产业兴旺促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横堤拐一体推进清洁家园、清正家风、幸福家业“三家”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生动局面。
“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发展根植性主导产业,清洁家园才能干得好、美得久。”毛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成感叹道。
筑新墙、清顽疾、造庭院,乡村在一减一加中焕了新颜。漫步张沟镇绿化村,道路宽敞洁净,宅院错落有致,3000米花式围墙尽显古风古韵,昔日“脏乱差”蝶变为“绿净美”。
郭河镇姚河村实行多元共治、长效管护,设立“卫生积分超市”,评选“最美庭院”,夯实资金保障,实现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以绿为底,向美而行。长埫口镇坚持适地适绿、适地适美,以四合、刘家垸等村为重点打造一批“万树村”,让辖区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文、图/全媒记者 邓一凡 图/全媒记者 郑恒
来源:仙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