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与我们每个公民都有密切关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8:05 1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4月15日即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据4月7日的《法治日报》报道,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4月15日即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据4月7日的《法治日报》报道,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国家安全法治意识的提升。

2015年7月1日颁布的《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这部法律突破了传统认知上的安全概念,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均纳入保护范畴,构建起了一个宏大的国家安全法律网络。十年来,这部法律犹如擎天巨柱,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强敌环伺,亡我之心不死,境外间谍机构的渗透手段花样百出。

在科技领域,不断以“专家咨询”为幌子窃取情报;在文化领域用“撒狗粮”方式洗脑,企图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面对渗透现象的日益猖獗,更加凸显了《国家安全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时代价值。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既是国家安全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七项义务,其中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保守国家秘密等。这些条款不仅是法律约束,更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年来,也是我国国家安全不断法治化的十年。在《国家安全法》的统领下,先后颁布了《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专项法律,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特别是2025年修订后的《反间谍法》,进一步明确了间谍行为的界定标准,为打击境外渗透提供了更精准的法律依据。但是,法律的完善并非可以高枕无忧,渗透与反渗透总是处于一种拉锯状态。我们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境外敌对势力也没闲着,他们的渗透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伪装。

据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的案例显示,间谍活动正呈现出“专业化”“隐蔽化”“科技化”的特点:一是学术咨询陷阱:这类“专家咨询”往往披着学术交流的外衣,通过支付高额报酬诱导涉密人员突破底线。某科技企业高管王某某在境外机构的“咨询”名义下,6年间接受600余次访谈,泄露大量核心技术信息,获利200余万元。二是文化洗脑渗透:境外机构通过资助影视项目、学术研究、交流等方式,在文化产品中植入错误价值观。例如,某纪录片以“客观记录”为名,实则丑化中国社会形象。某些网络大V以“自由发声”为幌子,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颠覆我们的文化根基。三是科技手段窃密:2025年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韩某某案件中,涉密人员利用手机偷拍、硬盘拷贝等方式,大量窃取机密文件,并通过加密网络传输至境外。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应用,使得间谍窃密行为更具隐蔽性,防范和追踪难度更大。

国家安全听起来,看上去很抽象,很容易让人产生事不关己的麻痹思想。事实上,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责任感。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上,不要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在求职、学术交流中,应警惕境外机构的“高薪聘请”和“特殊要求。”例如,退休人员冯某在接受境外咨询公司的高薪“顾问”职位后被拉下水,大量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最终他个人也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

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我国法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25年,国家安全机关破获多起重大间谍案件,菲律宾籍人员大卫·斯皮内斯长期在华搜集军事部署信息,最终被依法拘捕;国内某涉密单位韩某某因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机构,在48小时内被抓捕归案。这些案例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警示着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依靠法律的震慑与惩罚,最坚强的堡垒是让每个公民都自觉树立起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支持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协助工作导致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请求保护。这种“保护与惩戒并重”的立法理念,既鼓励公民参与国家安全事务,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家安危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既要成为法律的遵守者,更要成为国家安全的捍卫者。在守住自己爱国底线的同时,也要积极协助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形成反间谍、反渗透的天罗地网,为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这也是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意义所在。

来源:汤计典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