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9日,美国对华加征的104%关税正式生效,这一被特朗普称为“终极威慑”的举措,不仅将中美贸易战推向白热化,更暴露了美国对全球经济主导权日渐失控的焦虑。然而,不到12小时,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坚科便明确表态:美国的关税策略“不会破坏俄中贸易关系”
一、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俄罗斯发声声援:霸权焦虑下的中俄协作
2025年4月9日,美国对华加征的104%关税正式生效,这一被特朗普称为“终极威慑”的举措,不仅将中美贸易战推向白热化,更暴露了美国对全球经济主导权日渐失控的焦虑。然而,不到12小时,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坚科便明确表态:美国的关税策略“不会破坏俄中贸易关系”。这一看似轻描淡写的声明,实则是中俄联手突破美国围堵的战略信号。
俄罗斯的声援并非偶然。自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加速“向东看”,而中国则成为其能源、粮食和科技合作的核心伙伴。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升至244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66%。面对美国以关税为武器的“新冷战”,中俄正通过政治互信与经济互补,构建一套平行于西方体系的“抗压系统”,直击美国霸权的软肋。
二、俄方表态暗藏战略智慧:不点名批评、亮明底牌与数据支撑
俄罗斯在此次关税博弈中的表态堪称“外交艺术”。副外长鲁坚科未直接批评美国,而是强调“俄中贸易关系不受外部干扰”,既避免了与欧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又以数据亮明底牌:2024年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比达34%,农产品出口增长47%,中国车企在俄市场份额飙升至38%。
这种“以实击虚”的策略,与中国的反制形成呼应。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时,中俄却以“组合拳”打破僵局:中国对美加征84%关税并限制稀土出口,俄罗斯则宣布加速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并扩大对华大豆出口。两国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让美国陷入“双线消耗”的困境。
三、能源粮食双线破局:产业链自主筑牢“防火墙”
在能源领域,中俄合作已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升级为“战略捆绑”。截至2025年,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达85%,两国联合建设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年产能突破2000万吨,直接冲击美国页岩气的全球定价权。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更将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提升至每年980亿立方米,相当于德国全年消费量的1.5倍。
粮食安全同样成为破局关键。美国对华农产品加税后,俄罗斯迅速填补市场空缺:2024年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47%,菜籽油暴增17倍。中俄还联手打造“北粮南运”物流通道,通过北极航线将俄罗斯粮食直送中国港口,运输时间缩短40%。这种“能源+粮食”的双循环体系,不仅对冲了美国关税冲击,更筑牢了产业链自主的“防火墙”。
四、去美元化加速:金融霸权的“釜底抽薪”
中俄协作最具颠覆性的领域,莫过于对美元霸权的瓦解。2025年,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比例从五年前的30%飙升至85%,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占比突破25%。两国更联合建立“贵金属清算体系”,以黄金为锚定物开展跨境结算,直接绕过SWIFT系统。
这一进程与美国的金融霸权形成鲜明对比。当特朗普以关税胁迫盟友时,中俄正通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银联体等机制,推动“去美元化”从口号变为现实。俄罗斯经济学家齐普拉科夫指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转移,已使美元霸权出现结构性裂缝”。
五、中国反制彰显底气:84%关税背后的“组合拳”
面对美国104%的关税威胁,中国的反击精准而凌厉。除了对美汽车、航空航天产品加征84%关税,更以稀土提炼技术管控、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等“非对称打击”,直击美国高科技产业命脉。与此同时,中国加速“内循环”转型: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
这种“内外兼修”的策略,与中俄协作形成共振效应。当美国试图以关税孤立中国时,中俄联合研发的量子计算机、6G通信技术已进入商用阶段,北斗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彻底打破西方技术垄断。
六、结语:关税吓不倒中国,霸权终将败于合作
美国的104%关税未能撼动中国,反而成为中俄战略协作的“催化剂”。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咆哮“加税让美国再次伟大”时,中俄已用事实宣告:单边霸凌的时代正在终结,合作共赢才是未来。
历史早已证明,以邻为壑的关税战没有赢家。当中俄背靠背构建起能源、粮食、科技、金融的“四维防线”,美国霸权的瓦解已进入倒计时。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俄永不为敌,但我们也永不会向霸权低头”。这场博弈的终局,注定属于坚守多边主义的勇者。
来源:小笛谈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