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树叶、舔冰块、甜品是大象粪便……这家餐厅引热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8:41 2

摘要: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餐厅绿植环绕、水雾弥漫,人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客人进门后,首先体验的项目是啃叶子,随后还要穿越几个房间,参观食材展示室、蔬菜温室等。

啃树叶、舔冰块

甚至品尝大象粪便……

这样的创意餐厅

你感兴趣吗?

近日

上海一家人均近4000元的

生态融合料理餐厅火了

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引发热议

菜品有蜂蜜味的冰、酸蚂蚁

甜品是用大象粪便做的

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餐厅绿植环绕、水雾弥漫,人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客人进门后首先体验的项目是啃叶子,随后还要穿越几个房间,参观食材展示室、蔬菜温室等。

图源:侬好上海

边走边吃了几道料理后,客人们还要像登山一样爬楼进入甜品台,菜品通过滑动式桌板传递到每个人面前,没有及时喝完的酒杯到一定时间会被收走,体验者表示,当天的菜品包括一块蜂蜜味的冰、一碗模拟寄生花腐臭味道的糊糊,以及竹虫、酸蚂蚁、野鸡等食物。

而最具有争议性的是一道名为“鲜花插在象粪上”的食物,是将大象粪便消毒干燥碾碎做成甜品。

图源:侬好上海

3888元/位,要提前预约

工作人员称是个小博物馆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对该餐厅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一次就餐,而是一场文化体验,也有人觉得:“这么贵还这么难吃,是在收智商税吗?”

4月8日,餐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餐厅的两位创始人来自云南布朗族和法国,在云南雨林里面研究了七年的时间。“相当于把整个雨林空间搬到了上海,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

她表示,因厨师需要一段时间准备菜品,客人要提前预约,价格为3888元,不含酒水。“食材按照雨林不同的层级等级,一层一层通过餐食的方式呈现给食客们。”

图源:侬好上海

记者拨打订位电话核实:这家餐厅每周开放两天,每晚仅开放1桌,设12个餐位,为食客提供十五道菜式的体验套餐,确实有过含大象粪便的甜品,菜单还会不定期更新。

餐厅让食客品尝大象粪便

这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吗?

餐厅以大象粪便加工甜品,这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这究竟是一道招牌菜,或者仅仅是个噱头,以猎奇来招揽顾客?虽然说大象粪便是消毒过的,但毕竟还是粪便,这让人如何下口?个中滋味,或许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了。

前几年,在云南大象北上迁徙的过程中,专家收集过大象的粪便。据介绍,大象消化能力比较弱,每天有许多半消化食物被大象排出体外,粪便里富含植物纤维、种子以及各种有机营养成分。通过采集大象粪便,可以据此查看象群的食物构成,为野生象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由于象粪中的植物纤维非常丰富,利用象粪可以转化生产成其他产品,诸如陶器、护花基质和纸张等,甚至可以DIY(手工制作)一张象粪纸。据称,一头大象产生的粪便,可以制作115张A4纸,但没有看到可以用象粪生产美食的。

前些年,也有媒体报道过东南亚国家流行的“象屎咖啡”。但这并不属于利用大象粪便加工食品,只是利用大象消化能力差的特点,让咖啡豆从大象的消化系统走一道,本质上还是用咖啡豆作原料。而用大象粪便加工甜品,上海的这家餐厅是开了先河。

图源:视觉中国

餐厅提供独特的用餐体验无可非议,最关键的问题是:以大象粪便加工甜品,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用大象粪便制作甜品,虽然经过了消毒处理,但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要求,需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给出一个结论才行。餐厅提供独特经营也好,追求猎奇也好,前提是要遵守食品安全的规定,遵守法律与公序良俗,要不然,“剑走偏锋”就可能走偏了,就会弄巧成拙。

上海之大,当然容得下千奇百怪的消费尝试。但城市的包容性,并不意味着要对所有商业试验全盘接纳。将餐饮异化为行为艺术或许有其市场,也不乏有人愿为刻意堆砌的"原始感"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买单——即便那些雨林造景设备、精密设计的机械化传菜系统,正在产生着额外的能耗与浪费。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当过度铺张的消费主义穿上"文化体验"的外衣,舆论场不该放任此类现象占据主流话语空间。

世间美食之所以诱人,恰恰在于那些不需要噱头的真实味道:可能是街角阿姨现包的小馄饨,也可能是菜市场里现杀现做的熏鱼。

这样的餐厅

你有兴趣尝试吗?

评论区聊聊

来源:内蒙古新闻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