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货品卖出50元高价,这门摆摊生意又有新玩法,有人年赚20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7:00 3

摘要:据说有个99年的姑娘,白天在写字楼当行政,晚上推着小车卖多肉,去年光靠周末出摊就赚了8万多。更绝的是,她摊位上最贵的“故事多肉”能卖到198元一盆,比同行贵十倍还有人抢着买。

今天唠个特有意思的生意——摆摊卖多肉

据说有个99年的姑娘,白天在写字楼当行政,晚上推着小车卖多肉,去年光靠周末出摊就赚了8万多。更绝的是,她摊位上最贵的“故事多肉”能卖到198元一盆,比同行贵十倍还有人抢着买。

这行看着像大爷大妈的养老项目,其实藏着年轻人逆袭的机会。今天咱们不整虚的,手把手拆解怎么用“情感价值”把5块钱的多肉卖出溢价,看完你今晚就能支棱起来!

上周朋友在夜市转悠,发现个奇怪现象,一个挂着“听故事送多肉”牌子的小摊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凑近一看,摊主正在给一盆玉露讲故事:“这是张奶奶养了八年的‘心头肉’,她老伴去年走了,现在孙子考上大学,特意托我找个有缘人…”

就这简单几句话,那盆多肉当场被个小姐姐50元抱走了。后来一打听,这摊主专收孤寡老人养不动了的精品多肉,每盆带着原主人的手写信,生意火到要预约排队。

这背后藏着三个趋势:

年轻人开始为情绪买单:一盆普通多肉卖5元,但加上“抗癌奶奶的十年陪伴”“学霸多肉(放书桌助学业)”的故事,价格直接翻倍;

中老年客户成隐形金主:退休阿姨们买多肉不为养,就图拍照发抖音收获点赞,有人甚至定期“以旧换新”当拍摄道具;

地摊经济进入2.0时代:单纯拼价格早过时了,现在比的是谁家摊位能提供拍照场景、社群服务、情感链接。

第一步:选品藏着暴利密码

新手最爱跟风买普货,结果陷入“10元3盆”的内卷。高手都在玩这三类货:

孤品老桩:专收老人养了五年以上的精品,最好带手写养护日记(去养老院门口蹲守,很多老人搬不动花盆会低价处理)

主题盆栽:比如“考编上岸套装”(玉露+文昌塔摆件)、“情侣必入CP款”(双头生石花配爱心盆)

盲盒玩法:9.9元抽种子,养出贵货返现(实际放10%贵货种子,稳赚不赔)

有个郑州小伙的骚操作更绝:他批发2元/棵的桃蛋,搭配仿古陶罐和二维码吊牌(扫码看养护视频),转身卖68元,专坑…不对,专供拍照发朋友圈的小姐姐。

第二步:摆摊不如“造景”

别再傻乎乎把多肉摆桌上!参考成都春熙路摊主的做法:

拉个“多肉照相馆”横幅,架起ins风背景板

准备10套汉服、JK制服免费换装

买多肉送精修照片(手机下载“醒图”现场P图)

这么一搞,摊位直接变网红打卡点。上个月有对情侣在他摊前拍了组婚纱照,顺带买了888元的“百年好合”礼盒——其实就是两棵普通玉树套个红绸带。

第三步:私域变现才是大头

摆摊赚差价只是入门,真正赚钱的在微信里:

每周开“云监工”直播:带粉丝看大棚选品推出“多肉托管”服务:年费999元,死了包赔

南京有个宝妈靠这招,把地摊客单价从30元拉到年均消费2000+。最近她甚至搞起“多肉主题游”,带客户去云南基地边旅游边挖肉,一单净赚五千。

有个反面教材:武汉大学生小陈,花三万块囤了一车普货,结果碰上连续阴雨天,多肉徒长成豆芽菜,最后只能论斤卖给火锅店当装饰…

上个月我去个郊区集市,碰见个卖多肉的老兵。他摊位上最醒目的不是植物,而是块写着“用多肉换故事”的牌子——任何人只要讲个家族故事,就能免费领盆多肉。

结果你猜怎么着?三个月时间,他收集了200多个真实故事,整理成《民间记忆》印刷出版,光众筹就卖了五万册。现在他摆摊不为赚钱,就为给新书采风。

你看,这哪是卖多肉啊?分明是在人间捡故事。

所以钱哥觉得,2025年想搞钱又不想内卷,真的可以试试这行。毕竟咱卖的不是植物,是人对美好的那点念想。

来源:博文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