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书研究与中国传统兵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9:09 2

摘要: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孙子兵法研究》编辑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古代兵书研究与中国传统兵学”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军地研究机构及高校的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孙子兵法研究》编辑部组织学术活动常态化

——“古代兵书研究与中国传统兵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孙子兵法研究》编辑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古代兵书研究与中国传统兵学”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军地研究机构及高校的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仇昊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李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刘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钟少异研究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彭向前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震教授、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侯昂妤研究员分别作主旨演讲。

会议设古代兵书研究和中国传统兵学研究两个分议题,与会专家围绕《孙子兵法》相关问题、西夏文兵书及中国传统兵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拓展了中国传统兵学研究的宽度。此次会议内容,一是注重“在兵言兵”,突出研究中国传统兵学的军事价值。李零指出“《孙子》的最大读者群应当是军人”,侯昂妤指出“《孙子兵法》的最高价值在于揭示战争基本规律”。二是注重西夏文兵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字兵书的文献学价值。史金波指出“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汉文兵书在历史上具有实用功能,是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侧面”,黄朴民指出“通过对夏译兵书的整体考察,则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侧面了解与体悟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作为一个范例,提供了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彭向前、何伟凤、王凯、崔彦娟等则分别对西夏文译本《将苑》《六韬》《黄石公三略》《孙子兵法·用间篇》等兵书的文献价值进行了论述。三是注重传统兵学的研究。刘庆分析了中国传统兵学研究的新路径,钟少异对“兵四家”问题进行了讨论,王震分析了《施氏七书讲义·孙子讲义》特点及现代价值,田旭东探讨了出土文献对兵学研究的意义,郑昊则研究了元代人对孙子与兵学的认知。

据悉,《孙子兵法研究》期刊自2022年8月创刊以来,已组织了100余次学术活动。《孙子兵法研究》编辑部常态化组织学术活动,高度关注学术前沿,积极凝集学术研究力量,努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继承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传播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

《中华读书报》2025年4月9日第1版

来源:明清史研究辑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