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的贪婪永远比道德跑得快,你以为的“帮助”都是带血的生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21:00 5

摘要: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英国东印度公司仓库堆满17万吨粮食,但每昼夜仍有上万人饿死。公司职员在日记里写道:“这些印度人像被晒干的蜥蜴,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了。”而同一时期,伦敦报纸正歌颂殖民者“为野蛮土地带去文明曙光”。这种割裂的场景,戳破了殖民史上最虚伪的谎

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英国东印度公司仓库堆满17万吨粮食,但每昼夜仍有上万人饿死。公司职员在日记里写道:“这些印度人像被晒干的蜥蜴,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了。”而同一时期,伦敦报纸正歌颂殖民者“为野蛮土地带去文明曙光”。这种割裂的场景,戳破了殖民史上最虚伪的谎言——所谓“善良的殖民者”,不过是沾着人血的金字招牌。

他们的工具箱里,从来没有“慈善”这件武器。当西班牙人给美洲原住民发放《劝降书》时,文书用拉丁文写着“自愿归顺者可获优待”。但1494-1548年间,中美洲人口从2500万暴跌至700万,幸存者被拴着铁链开采银矿。殖民者手握圣经,却在矿山里实行“断手税”——完不成定额的矿工,会被砍掉右手挂在树上示众。

这种“文明教化”的成本低得惊人。荷兰在印尼推行强迫种植制,要求每户农民上交1/5土地专供殖民政府。爪哇农民在1870年代饿死超30万人,但阿姆斯特丹的咖啡馆里,商人正举杯庆祝“帮助土著学会高效农业”。殖民者的善举,永远用别人的骨头当筹码。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橡胶园,竖立着砍断手脚的奴隶雕像。一旦奴隶们上交的橡胶数量不够,他家人的手脚就会被砍掉,胁迫黑人奴隶要更加努力地干活。

当殖民者实力不足时,暴行会披上温柔外衣。葡萄牙初到澳门,给明朝官员送时钟、望远镜,声称“只求一块晒货场”。但1575年马六甲沦陷后,葡萄牙总督立即在澳门修筑炮台,把商船改造成战舰。殖民者的道德底线,永远跟着军舰吨位浮动。

时机对了,羊皮下的獠牙就会亮出来。19世纪英国在印度推广鸦片种植,议会辩论时,殖民大臣义正辞严:“我们是在帮农民增收。”但当清政府禁烟时,帕默斯顿首相立刻撕破脸皮:“给中国人上课的时候到了!”1840年英军舰队轰开虎门,带火的炮弹照亮了殖民逻辑——能抢的时候,谁还费心编借口?

这种双面性在非洲更赤裸。1884年柏林会议,欧洲列强用铅笔和直尺分割非洲,条约里写满“开发资源”“传播技术”。但刚果雨林中的伐木场,监工把反抗者的头颅钉在木桩上,旁边是用人骨拼成的公司标志。殖民者的契约,墨水未干就能变成绞索。

今天某些博物馆里,殖民者的铜像依然光洁如新。但刚果河的泥沙中,还埋着橡胶奴隶的镣铐;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上,仍嵌着运奴船的残钉。历史早已证明:殖民者的行囊里装不下善良,他们的道德,不过是掠夺间隙擦手的餐巾。

当现代某些国家高喊“重建秩序”时,不妨看看他们祖先的账簿——那上面每一笔“善举”,都标着被掠夺者付出血肉的单价。文明的进步,恰恰在于我们终于敢撕开那层镀金的谎言,直视骷髅堆砌的真相。

来源:微读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