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控股2024年净利增长59%,曾被质疑“穷得只剩一栋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22:04 2

摘要:老牌国货“莲花味精”所属公司莲花控股2024年实现逆袭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59.12%,达2.07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6.5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继续高增长,增幅超100%。

老牌国货“莲花味精”所属公司莲花控股2024年实现逆袭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59.12%,达2.07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6.5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继续高增长,增幅超100%。

前不久,莲花控股曾被质疑“穷得只剩一栋大楼了”,随后莲花控股迅速辟谣。然而,莲花控股此前的确曾因经营不善、健康谣言等因素经历破产危机。

在2019年破产重整后,莲花控股不断迎来新发展,随着“国潮热”重回大众视野,业绩攀升。不仅如此,2023年更是入局算力领域欲发展第二曲线,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莲花控股算力业务面临订单波动、回款放缓等问题,能否凭借双主业实现持续增长仍有待观察。

净利润增长近六成

近期,莲花控股发布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55%;利润总额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2%。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坚持“品牌复兴战略”,持续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推进产品渠道升级,巩固并扩大调味品主营业务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调味品销量和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新零售业务与国际贸易业务增幅更为显著。莲花作为味精行业家庭消费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同比明显提升。

公司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实施《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与《2024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一步激发了组织的活力和动力,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通过费用标准化和管控流程优化,实现费用效益的系统提升;同时持续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莲花控股称其销售规模上升,营业收入增长,新零售业务和算力业务销售收入涨幅明显;持续深化改革,运营效率得到提升;降本增效,产品利润率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莲花健康一季度仍延续良好的业绩态势,实现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约在1亿元至1.2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增加5077.67万元至7077.67万元,同比增长103.16%至143.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样在1亿元至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134.77万元至7134.77万元,同比增长105.54%至146.65%。公司解释称,首季利润大幅增长,也是因为坚持品牌复兴战略,优化营销网络布局,产品销量增加,以及降本增效取得成效。

被质疑“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

今年3月,短视频平台曾流传关于莲花控股的不实消息,声称公司濒临破产,仅剩一栋办公楼维持运营,甚至出现“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等夸张内容。这些谣言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并登上热搜。对于这一情况,莲花控股迅速回应:“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

事实上,莲花控股此前的确曾因经营不善、健康谣言等因素经历破产危机。资料显示,莲花控股前身是1983年9月成立的周口地区味精厂,其凭借生产的“莲花味精”以“原料成本仅2000元/吨、售价高达2万元/吨”的暴利模式,推动莲花味精(莲花控股曾用名)迅速崛起,1998年登陆A股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时,其市占率已达43.4%。

但随着彼时的味精市场竞争激烈、伴随着莲花味精经营不善、股东挪用资金、“味精致癌”的伪科学谣言流传,导致连续亏损。2003年莲花控股迎来上市后的首度亏损,至2014年,其净利润已从巅峰期的1.91亿元缩水至2386万元。

2014年,“哈佛博士”夏建统入主后,企业更名“莲花健康”,押注“大健康”和“智慧农业”,但被质疑为缺乏可行性的“面子工程”。更致命的是,夏建统通过股权质押、违规担保等手段掏空企业,2019年负债高达18.54亿元,资产无法覆盖债务,最终被法院裁定重整。彼时厂区停产、土地变卖,仅剩莲花大道18号办公楼维持运转,品牌声誉跌至冰点。同年,债权人国厚资产通过系列重整计划化解债务,国厚资产创始人李厚文成为新实控人,而彼时的“莲花味精”早已大不如前。

转机出现在2023年,随着视频博主对“味精致癌”的科普及“国货潮”机遇,沉寂多年的“莲花味精”意外翻红,公司业绩更是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莲花控股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长2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81.26%。

入局算力迎来“第二春”?

值得关注的是,除主业复苏外,2023年,重整后的莲花控股还通过设立莲花科创子公司,斥资近7亿元采购英伟达H800算力服务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已经部署7个智算中心,覆盖深圳、广州等地。业务涵盖裸金属服务、云存储等。尽管上交所曾质疑其与调味品主业的协同性,但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算力业务已贡献超5570万元收入。

但这一业务也存在不小的困境。根据莲花控股2025年披露的多份算力业务进展公告,多笔此前与不同客户签订的算力租赁订单终止,也有部分业务未交付。不仅如此,公告显示,莲花控股算力服务业务回款较慢,1月、2月、3月分别回款3280万元、675万元、273万元。

此外,莲花控股2024年11月曾披露,因算力芯片供应短缺,决定终止6.93亿元的GPU服务器采购合同。除上述终止的采购合同,莲花控股2024年8月与AVI公司签订的64台GPU服务器采购合同,截至目前仍未交付。

对于莲花控股的双主业发展,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有分析师指出,莲花控股布局算力业务寻求新增长点,但这一技术密集型领域存在较大风险。虽然该业务已实现盈利,但设备交付能力不足、业绩持续性存疑等问题仍需警惕。公司需确保具备足够的资源支撑和战略规划。

上海至汇战略营销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张戟认为,莲花控股应聚焦调味品行业,而非同时拓展调味品和算力业务。他指出,莲花控股在调味品行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近两年食品安全舆论对味精的短期红利,而其品类结构较为单一,需要明确未来在调味品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并提前布局以实现持续增长。

对于未来发展和算力进展,4月10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莲花控股证券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只接受投资者热线,不回复相关采访。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穆祥桐

来源:上上默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