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虽然我是英语老师,但数学我也懂,甚至可以说很厉害。其实物理我也知道一些。我算是个全科老师,生物地理也有所了解。”说到这里,他停住了,转念一想,继续说下去:“你们可能不会相信,说了也是白说,因为你们不了解我。”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虽然我是英语老师,但数学我也懂,甚至可以说很厉害。其实物理我也知道一些。我算是个全科老师,生物地理也有所了解。”说到这里,他停住了,转念一想,继续说下去:“你们可能不会相信,说了也是白说,因为你们不了解我。”
个体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那些曾经打下的基础,比如名誉和能力,似乎都消失了。因为在陌生的圈子里,没人知道你的过去,你的经验和能力好像无法言说,给人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仿佛你不再是你自己, 你不得不重新证明自己。
职场:简历、学历与系统性背书
求职时要写简历,那些经历其实是在告诉别人,你过去做了什么,有什么能力,能为他们完成什么。但写上去的东西,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虚。虽然你说了很多,真的有拿得出手吗?有时候,真的不如给出一两篇论文,难怪人家会说要看你的论文,这是拿得出的东西。你没有拿出来的东西,人家怎么相信你?
以此类推,公司更愿意招聘211、985的毕业生,若你是211、985毕业生,意味着你在高考的时候,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即你有能力做好绝大多数人做不好的事情。证书还是大有用处的,代表着你过去的能力,能直观展示你的能力,而不仅仅依赖口头描述。
论文、文凭、证书之类的东西,能够更为高效地传递出你过去的信息,在于它们经过了系统性的筛选。这些“硬通货”减少了他人判断你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使你的能力在陌生环境中更容易被认可。
网络时代:记录即证明,也是塑造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网上写作、发视频、写代码等,其实也是一种证明,甚至可以建立个人品牌。
通过网上留下“记录”的方式,告诉大家你在做什么。这些“记录”毫无疑问与“记录者”息息相关。网上记录如同“外部简历”,也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如果有一天,“记录着”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别人借助网络可以知道他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实际上,如果你不留下“记录”,即使你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除非身边的人刻意去了解你,不然他们也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有着什么样的能力。
“记录”相当重要,不仅仅是在网络上留下痕迹,让他人看得见你,更是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和传播中,你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你也在大脑中留下了“痕迹”,将模糊的思考转化为具象的内容,让你自己看得见自己。“记录”反向塑造你自己。
记录的双重意义:能力的外显与内化
最终,“记录”不仅是向外界展示自己,也是向未来的自己传递信号:我是一个持续行动的人。
所以,无论是学历、证书,还是网络上的“痕迹”,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种东西:你在时间中留下的坐标,让他人,包括未来的自己能定位到你的能力和价值,它们也塑造了你的思维。
来源:勇哥说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