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在途货物(4月10日前启运、5月13日前进口)可申请豁免,但需严格申报运输证明。
【中方反制措施:四大核心行动】
1. 关税加码至84%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在途货物(4月10日前启运、5月13日前进口)可申请豁免,但需严格申报运输证明。
2. 出口管制与实体制裁
中方将12家美国高科技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限制其获取中国关键技术;同时对6家涉台军售企业实施贸易禁令,进一步收紧市场准入。
3. 暂停美农产品输华资质
针对美国对中国农产品的限制,中方暂停6家美企的输华资质,以保护国内农业产业链。
4. 稀土出口管制
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的供应链痛点。稀土是芯片、战斗机等领域的核心原料,此举将显著影响美国高端制造业。
关税战升级!中方反击今日生效
【执行细节:海关总署严控“时间线”】
生效节点**:4月10日12时01分成为关键分水岭,此后申报进口的美国商品一律适用新税率。
在途货物豁免:企业需在报关时提交启运证明,注明“”,并承诺真实性,否则面临法律风险。
加工贸易限制:保税区内的美国原材料加工后不得内销,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
【贸易战影响:谁在“埋单”?】
1. 美国中产家庭的“隐形税单”
研究显示,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中产家庭消费降幅最大(达1.9%),工资增长停滞,非必需品支出锐减。福特、通用等车企因原材料成本飙升被迫裁员,加剧地方经济衰退。
2. 供应链“蝴蝶效应”
美国药企30%的原料药依赖中国进口,关税推高成本导致本土药价上涨;苹果、戴尔等科技巨头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被迫将生产线迁至越南、墨西哥,但基建滞后使成本增加15%-20%。
3. 中国产业链韧性凸显
中国凭借全工业门类、成熟基建和技术工人优势,在供应链重构中仍占主导地位。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痛点,同时通过“统一大市场”政策激发内需潜力。
供应链‘断链’:谁在承受代价
【市场反应:避险与博弈并存】
港股逆势上涨:恒生科技指数反弹超10%,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创历史新高。市场认为中方反制措施“利空出尽”,科技股估值修复成为主线。
黄金突破3100美元:贸易战推高滞胀预期,避险资金涌入黄金市场,COMEX黄金期货单日暴涨3.67%。
避险情绪引爆:港股与黄金的冰火两重天
【专家观点:没有赢家的博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家指出,美方“高关税保护主义”本质是“经济自残”,60%的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中方通过反制迫使美方回到谈判桌,但长期需警惕“通胀-加息-衰退”的恶性循环。
来源:清爽海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