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团启动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该方案的特征是“无前置资格限制、无参保地点限制、无时长单量限制、无跑单类型限制”,即无需签署任何合约或者等待邀约;支持骑手自主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缴费获补;无时长单量限制;面向所有类型骑手开放,不因骑手的熟练度、工作年限
近日,美团启动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该方案的特征是“无前置资格限制、无参保地点限制、无时长单量限制、无跑单类型限制”,即无需签署任何合约或者等待邀约;支持骑手自主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缴费获补;无时长单量限制;面向所有类型骑手开放,不因骑手的熟练度、工作年限而有所区别。
这是自2022年美团进行“职伤险”试点以来,首次面向全类型骑手开放新的险种试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孟泉解读称,这一方案允许骑手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贴合骑手职业灵活自由的特点;其次,通过降低参保门槛,覆盖更广泛人群,比如一部分失业期间跑单过渡的骑手,或季节性进城务工的骑手,有意愿参保的都能得到养老保险补贴,尽可能保持养老保险缴纳的连续性。
社会上存在多年的给骑手交社保的议题。之前,京东大手笔宣布承担全部社保,包括自己缴纳部分。
我不是反对提高骑手福利,但福利应该怎么给,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虽然社会上长期有骑手没交社保的质疑,但白领交社保,未必是他们想交,而是不得不交。白领工作有延续性,要保证延续性就要签劳动合同,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必须交社保。即便员工和老板达成不交社保、多拿工资的协议,由于协议非法,员工离职时一告一个准。老板还要被罚,所以,老板不会和员工达成协议。白领其实未必愿意交,但转身到网上就会同情“骑手没社保”。这其实是一种观念驱动。很多人虽然交社保,但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细想其中的问题。
我一个同学,在国企上班,具体单位就不说了,经常群里抱怨,社保太高,公积金太高,还不能提现,每个月到手工资才几千块。公积金其实还好,算强制储蓄,总是自己的。但社保不太一样。另一个同学,自由职业者,本地户口,交的居民社保,每当这个同学抱怨,她就会笑嘻嘻地说,谢谢你给我养老。然后那个抱怨的同学就发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这一幕是因为居民社保、医保,比职工社保、医保都便宜很多,但待遇,特别是医保的待遇,相比之下,差异不大。这就意味着,这里面就有劫富济贫机制。城镇社保、医保会向居民社保医保转移。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总会有这种转移机制,整体上看无可厚非。
在上海,以灵活就业者身份交社保,基本上是参照职工社保的。一位朋友晒出了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费的情况,每月缴纳社保费2558.50元,这是一个最低起步线,算起来一年是缴纳30696元。这不是有个小数目。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者,到底是弱势还是强势,到底应该以什么身份参与社保?
前段时间,有平台称要把外卖小哥转成全职骑手,上五险一金,最新的进展是交了1万人,以城镇职工的身份交,一个人一年大约2万。后来,全职骑手工作强度的舆论业传开了。工作强度增加,抵消一些成本,实际支出不到2个亿。花2个亿响应舆论,可以得到传播,对1万个骑手是好事。但100万骑手的时候呢,200个亿的成本,谁能承受呢?
而且,推高社会期待,对整个灵活就业的其他群体而言,未必是好事。中国现在的灵活就业人口已达到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3%。
并不是说老板给得越多,大家福利就越好,真实情况是,超过一定限度,大家负担不起成本,行业就没了。如果配送费提升到一次20块,不是骑手福利变好,而是整个行业没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
之前中国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是两分法。第一,从属性劳动: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和从属性,通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形成劳动关系,劳动者需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和管理。第二,独立性劳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从属性关系,双方地位平等,通常签订的是民事合同,如雇佣、委托、承揽等合同。两分法非黑即白,没有模糊性。
后来随着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逐渐在探索三分法。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意见》将劳动关系分为了三类:
第一,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进行调整。
第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填补“劳动法—民法”之间的制度空白。
第三,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有了这个前提,社保政策也在探索。
2月22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第十一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表示,目前一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工作方式灵活、收入不稳定等原因,难以直接参加传统的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漏网”“脱网”“断网”问题比较突出,参不起、不愿参、不便捷并存,成为权益保障的重点,需要积极研究完善降低门槛,给予参保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降低门槛,而不是道德化、推高期待,这才是合理的方法论。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你不领取补偿金,因为你有钱,但你提高了道德标准,其他人没你这么有钱,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后来,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文章最后感叹:“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孔子见微知著,洞察人心,他明白,把道德推高了,后续就难以维持了。只有降低门槛,才可持续。
说到门槛,我觉得应该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而言,钱真的很重要。考虑到一个人一辈子资金的不同丰裕程度,年轻的时候,刚刚毕业的时候,很缺钱,30多岁以后,虽然开支大,但相对存养老金,更容易。所以,我觉得社保未必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比例,不妨年轻时比例小一些,甚至最初工作几年不交,然后随着年龄增加,慢慢增加养老金的比例。
总之,总结各方经验,不道德化,不舆情化,逐步解决,创造新范式。这才是解决2亿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理性的方法论。
最后说点延展性的话题。
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纵然这有其管制的思想,但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管仲认为,四业彼此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混杂在一起,容易让事情变得混乱,无异于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反之,同行业的居住在同一片区域则有诸多好处。这就有初步的社会分工的思想了。
到了明朝,王明阳有段话大意是:
古代士、农、工、商四民虽然职业不同,但遵循的大道是相同的,他们尽心尽力的本质是一致的。士人通过治理培育德行,农民通过耕作保障生计,工匠通过制造完善器物,商人通过流通促进货殖。每个人都根据自身禀赋所长、能力所及而从事相应的职业,以求尽到本心。
他们最终的归旨都在于有益于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这个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士人和农民虽然主要致力于治理与耕作,但他们对器物制造和货物流通的贡献,就如同工匠和商人一样;工匠和商人虽然专注于器物货殖,但他们对社会治理和农业生产的辅助,也如同士人农民一般。所以说:四民虽然职业不同,但遵循的大道是相通的。
王明阳这段话,所谓士农工商,各行其道,就有点“看不见的手”的意思。总之,社会分工,市场经济,大家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对经济最好的。
我们现在看得到企业为农民说话,看得到企业家反对资本家,都很高调。但是,我们就是看不到企业家为市场经济说话。说白了,高调,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才选择这样的利益。能理解,但也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当下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道德化的行为,短期是容易的,但从长期来看,未必是如此。反过来,有些时候,坚持市场化,坚持真正对的东西,反而更艰难,也更需要勇气,也更具社会责任感。
来源: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