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以“岁月里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歌词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表达对岁月、成长、生活的思考和理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里的花》是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节目,由莫文蔚、毛不易演唱,歌词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歌词节选如下:
人海的人啊/在岁月种下鲜花/看远远/花落花开/再好好接纳这白发/树会挺拔/人会长大/都在成熟啊/愿朵朵鲜花装点我们的当下
请以“岁月里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歌词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表达对岁月、成长、生活的思考和理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岁月里的花
岁月如小溪,时而曲折,时而直行。岁月如花,滋润了生命,承载着回忆。爷爷便是我生命之花中最靓丽的一朵。
小学时每天天刚泛起光亮,他便会早早起床,为我“带早火”准备早餐。待我起床打开房门,扑鼻而来的便是厨房飘出的香气。朦胧中,一个微微驼背的身影在不停忙碌着。见我起床,他迅速将煮好的细面端至我面前。碗里升腾的热气,细碎的葱花,混着火红的辣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
夏日里,正午的烈日将大地烤得滚烫,耳边电风扇呼哧呼哧地卖力工作,电视里的《熊出没》放的正欢,和着蝉的鸣叫,与不知哪条小巷里传出的回收旧彩电的叫唤。“学游泳去吧”,爷爷突然说要带我去游泳。冰凉的清水,冲刷净了我身上的汗垢,带走了我内心的焦躁。泳池中,爷爷双手托举着我,让我浮在水面上,随后,一点点的教,吸气、弯腿、蹬腿、伸臂、划水……阳光透过树荫,投下稀疏的光影,在浪花中撒下一片斑斓。午后、蝉鸣、泳池,清凉了我整个夏天。
秋日,阳光洒满客厅,花香与茶香交织。爷爷坐在藤椅上,手握茶杯,目光落在棋盘上,嘴角含笑。我盯着棋盘,手指在棋子上犹豫不决。每每我走错,他就轻敲棋盘:“再想想,别急。”我耍赖时,他总是笑着掏出一粒水果糖,糖纸在阳光下闪烁。甜味化开,烦躁也随之消散。最终,他放下棋子:“将军。”我认输,他拍拍我的肩:“下棋如人生,急不得。”窗外桂花飘落,他拂去叶子,目光温和:“再来一局?”我点头,心中明白。一颗糖,甜透了我整个秋日。
而如今,我的爷爷已经不在了,“树会挺拔,人会长大”,如今,我真的长大啦,远处,新年的烟花冲向空中炸开,在那片绚丽中,我似乎又一次看见了那个捧着一碗面向我走来的爷爷。
岁月里的花
以花开花落,窥浮世真情 -----题记
风悠悠的吹,岁月拂过花蕊,氤氲青春。漫漫油菜,飘柔木槿,轻轻桂花,装饰着我的成长岁月。
油菜花里感亲情
春光乍泄,置身于广袤无垠的油菜花海,所有色彩与芬芳扑面而来,无数美好倾泻入心,澎湃的血液随着花的摇曳跌宕起伏。"学习累了吧?来,跟我到菜园松松土,随便干会儿活,放松一下。"奶奶说着便戴起了自编的竹帽,操起锄头,来到旁边满是油菜的空地,随着“嚓嚓”锄声,奶奶额头汗水顺着皱纹滑落,奶奶看我无所适从,直起身,朝我招手。挑出一把干净的铲子递给我,由于用力过猛,我差点没拿住。奶奶笑着握住我的手,告诉我怎么用力。在她的帮助下,铲子轻了,我的心也轻了。油菜花随风轻摇,如奶奶温暖的笑容。她的手虽粗糙,却给了我最大的臂膀;她的身影虽不再挺拔,却是我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这一刻,亲情如菜花暖入心田。
木槿花旁携同窗
木槿花开,香气氤氲,染紫了霏霏细雨。我的心情却不是天气那样美丽,眼前雨水四溅,在食堂外光滑的白砖上留下泥泞,如我现在的处境一般窘迫。我还是咬了咬牙,将衣帽堆在头上,打算淋个透心凉,但一抹影子停在我脚边,匆匆抬头。朋友小枫手拿一只烟紫木槿,撑着伞轻轻靠在我身旁。“我怕你被淋感冒,想想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来接你。”撞入那深深的眸海,我脸上绯红一片,不好意思的挪到她身侧,余光,只见她高扬的嘴角,木槿花里友情沁入心脾。
桂花树边悟师恩
秋天的脚步悄然来到,校园的不起眼的小树褪去了苍老的绿色,星星点点的明黄点缀着高楼。只有桂花树旁,洒满了四季的清香。我推开教师宿舍老旧的老铁门,吱呀一声,数学老师矮矮的身高,方方的面,朴实的笑映入眼帘。我赶忙把水果和书递过去,老师怪罪着“下次来就不要带东西了。”我坐在堆满了零食的小方桌旁,他坐在我对面,亲切的询问“毕业以后去了哪所中学,身体如何?”他知道,我小时候多病,常常关注我的学习和身体日常。像是父辈,也像是兄长。桂花树旁,无需太多的叮嘱,师生情谊和着清纯花香镌刻在记忆深处。
岁月更迭,华章易换,但那一抹花香始终徘徊鼻间,支持我与朝阳共赴理想彼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文章。
请以“走进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走进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绿色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像刚落地的娃娃冲着你微笑。柳树冒出了新芽,妩媚地拂动着它的胳臂。我走进了春的世界,走进了绿色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五彩的。花朵展开了笑脸,莲花也绽开了冬眠的身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错,莲也有着它独特的美丽。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不愧是“水中仙子”。小溪欢快地跳跃着,不停地向前奔流。我走进了夏的世界,走进了五彩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金色的。麦子在田野里一波一波翻涌着,如汹涌的海浪。果实高高兴兴坠地,农民伯伯们收割着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们也骄傲地抬起头。我走进了秋的世界,走进了金色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白色的。冬天到了,地上天上都是雪花,悄悄落在了你的鼻尖和眼睑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句诗将白色的冬天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我却看到了另外两种颜色,梅花和青松傲然伫立着。我走进了冬的世界,走进了白色的桃花源。
这时候,我才发现桃花源并不只是有那优美的景色,更多的是我们美好的心灵,更多的是我们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教室里,朗朗读书声,声声回荡;草坪上,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嬉戏、玩耍;大树下,老人们在一起聊天、下棋。不再有了责骂声,不再有了诉苦声。家长们也都不再盯着考试分数,而是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这时,柳树更加妩媚迷人了;莲更加纯洁了;梅和松也更加挺拔了。
我梦想有这样美丽的桃花源,这样美丽的心灵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文章。
请以“传统文化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青瓷上的流年
那是一个飘着细雪的冬日清晨,我跟着外公第一次走进了藏在巷子深处的青瓷作坊。推开斑驳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松木燃烧的焦香。作坊里,几位老师傅正专注地拉坯,他们的手在旋转的陶车上起伏,像在抚摸流动的时光。
"今天教你揉泥。"外公从大缸里挖出一团湿润的瓷土。我学着外公的样子将瓷土反复摔打,可那团泥巴却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冰凉的泥浆从指缝溢出,冻得我手指发红。"揉泥要用心,"外公的声音混着陶轮的吱呀声,"瓷土是有灵性的,你敷衍它,它就给你脸色看。"
我赌气地摔下泥团,却看见外公布满老茧的手正轻轻抚平泥团上的每一道褶皱。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深浅不一的皱纹里,仿佛藏着无数个与泥土对话的晨昏。
第七天,我终于揉出了合格的泥团。外公教我拉坯,陶轮转动的瞬间,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湿滑的瓷泥在掌心流动,稍有不慎就会坍塌。当我第三次失败时,外公突然握住我的手:"感受泥的呼吸。"在他的引导下,我慢慢找到了力道,一个粗糙但完整的小碗渐渐成型。
烧窑那天,我守到深夜。窑火映红了作坊的砖墙,跳动的火苗像是无数个舞动的精灵。外公说,青瓷最美的釉色要在窑变中才能显现,就像人生最美的风景,往往要经历淬炼才能遇见。
开窑时,我的小碗在一堆精美的瓷器中显得格外笨拙。但外公却捧着它像捧着珍宝:"看这釉色,多像雨后的青山。"碗壁上,青釉自然流淌形成的纹路,恰似一幅水墨丹青。我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碗,更是一段时光的凝固。
后来,我每周都会去作坊。渐渐地,我学会了分辨不同产区的瓷土,懂得了釉料配比的奥秘。每当做坏一个坯,外公就会说:"青瓷不怕失败,怕的是不敢重来。"
如今,外公已经离开三年了。但每当我抚摸书架上那个青瓷小碗,仿佛还能听见陶轮的转动声,闻到松木燃烧的香气。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青瓷教会我慢下来的智慧,让我懂得真正的美需要时间的沉淀。
雪又落下来了,我站在作坊门口,看着新一批学徒小心翼翼地揉泥。瓷土在他们手中变换着形状,就像传统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流转。我知道,这些沾满泥土的手,正在续写着千年的故事,而我很庆幸,自己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文章。
请以“纸鸢上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纸鸢上的春天
清明时节的雨,细得像绣花针,轻轻扎在青石板上。我蹲在爷爷的老书房里,翻出一只褪色的纸鸢,竹骨上还沾着去年的泥痕。"今年还去放风筝吗?"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檀木柜里陈年的墨香。
"现在谁还玩这个啊。"我撇撇嘴,眼睛却没离开纸鸢上那只展翅的燕子。它的翅膀是用爷爷珍藏的宣纸糊的,墨线勾勒的羽毛在阳光下应该会像真的一样颤动。我想起去年同学嘲笑我放风筝的样子,脸颊微微发烫。
爷爷没说话,只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卷丝线。那线红得耀眼,像是一缕凝固的晚霞。"这是你太爷爷留下的,用桑蚕丝和朱砂染的。"他粗糙的手指抚过丝线,"放风筝不是玩,是和天空说话。"
第二天清晨,我被院里的沙沙声吵醒。推开窗,看见爷爷正在院中修补那只纸鸢。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新叶,在他佝偻的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补纸的动作很轻,像是在给受伤的燕子包扎翅膀。不知怎么,我穿着睡衣就跑了出去。
"来,帮我调糨糊。"爷爷递来一个小碗。糯米粉的香气混着晨露的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他教我写毛笔字的情景。我们小心地修补燕子的尾羽,新糊的宣纸在阳光下近乎透明。"知道为什么燕子要画九根尾羽吗?"爷爷突然问。我摇摇头。"《诗经》里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古人观察燕子飞行,发现九根尾羽最能保持平衡。"
午后,我们来到城郊的麦田。春风掠过青青的麦苗,掀起层层绿浪。爷爷教我辨别风向,告诉我放线收线的诀窍。当纸鸢终于乘风而起时,那只墨燕在蓝天上活了过来,九根尾羽在风中舒展,仿佛真的在呼吸。
"看,它在和云朵打招呼。"爷爷把丝线交到我手里。突然一阵强风,纸鸢剧烈摇晃起来。我手忙脚乱地收线,却听见爷爷说:"别怕,逆风才能飞得更高。"果然,纸鸢在风中稳住了身形,飞向更远的天空。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爷爷哼着一支小调,说是他小时候放风筝时学的童谣。我突然想起书包里的手机已经一整天没碰了,却奇怪地没有往常那种焦躁。
周一的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设计传统文化主题的海报。我画了一只墨色燕子,在空白处题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同学们围过来赞叹时,我轻轻抚过画纸,仿佛又感受到那根朱红丝线在掌心摩擦的温度。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和爷爷一起做的新纸鸢。每当春风吹动窗帘,纸鸢的翅膀就会轻轻颤动,像是要飞起来。在这个充斥着电子屏幕的时代,那根连接着天空的丝线,让我触摸到了传统文化最动人的脉搏。我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就像春风年复一年唤醒大地,纸鸢永远等待着与天空的对话。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