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岁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黄女士,毕业后选择进入北大餐饮中心担任管培生,轮岗期间从事窗口服务、菜品验收等基层工作。
2025年3月,一则"北大研究生留校当食堂阿姨"的新闻引发與论大地震。
26岁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黄女士,毕业后选择进入北大餐饮中心担任管培生,轮岗期间从事窗口服务、菜品验收等基层工作。
这一职业路径被简化为"北大才女沦为食堂阿姨",瞬间点燃公众的认知撕裂。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有人痛心疾首"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感慨"终于有人敢撕掉学历标签了"。
但是仔细看一下她的选择,远非"躺平"那么简单。
黄女士的经历,堪称一部"反内卷实录"。它曾在央媒和大厂实习,每天被工作群消息轰炸,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形成"手机震动就心跳加速"的条件反射。
相比之下,食堂工作虽然体力消耗大,但"下班后不用再想工作",精神压力骤减。
看到这里有网友说"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卷了吗?北大才女和体力劳动者抢工作岗位"。
还有人说"北大硕士月薪不到一万,读二十年书有什么用"。
还有人翻出旧账,这和二十年前北大才子卖猪肉有什么区别。
大学生就业卷不卷,就业前景如何,我们看一个报道。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帖: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
但是2025年校招提供有1730个岗位,预计录用人数只有8000人,而这120万份简历让网友们纷纷破防。
这还是有名的高校的毕业生,至于那些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跑外卖、开滴滴、工厂打螺丝的人有的是。
这些年高校扩招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内卷了,而那些企业和资本就会开怀大笑了,花钱少雇到文化层次高的人,能不高兴吗?
2023年7月,黄女士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计划向食堂管理方向发展。
但一年左右的时间,她选择离开北大。面对记者提问,她仅表示"哪里能做成健康食品,我就去哪里工作。"
黄女士的离职,这场关于职业、学历与自我价值的讨论远未终结。当社会还在纠结"北大硕士生该做什么?"她已走向了下一个人生的路口。
来源:苦菜会开花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