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很多人都会想到《西游记》。同样,提到《西游记》,很多人又都会想到连云港的山海风光。见到连云港市图书馆馆长、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梁继东时,他正在去图书馆报告厅的路上——因为参与连云港地方志的撰写和西游记文献馆的策划工作,梁继东逐渐成为地方文化和
中国文化报首席记者 王彬
提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很多人都会想到《西游记》。同样,提到《西游记》,很多人又都会想到连云港的山海风光。见到连云港市图书馆馆长、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梁继东时,他正在去图书馆报告厅的路上——因为参与连云港地方志的撰写和西游记文献馆的策划工作,梁继东逐渐成为地方文化和西游文化的研究者。这样的经历,打开了他的思路。
“图书馆不能只是一个借书、看书的地方,还得主动参与地方文化研究、推广和传承,推动跨地域交流,朝着城市‘文化会客厅’的方向发展。”梁继东说,按照这样的定位,现代图书馆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洞察应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的阅读服务和文献资源的保管、收藏。
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自2021年开放以来,日均接待读者超4000人次,单日最高峰超过8500人次。穿梭于馆中,梁继东常常思考的是:人们对文化服务到底还有哪些期待。
为了深入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连云港市图书馆以本地居民、游客为目标群体,通过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网站、读者服务中心意见反馈系统等平台,以及设立意见台等方式,广泛征集线索。同时,成立专家选书委员会,开设读者荐购平台和“你读我买”阅读市集,分析借阅数据,优化图书采购模式。
梁继东告诉记者,他和团队将需求收集的范围不断扩大,走访了各区县的乡镇、行政村,收集到大量读者需求,发现了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海岛、山区等地区交通不便,物理空间阻隔资源输入;二是青少年群体对沉浸式文化体验需求旺盛,相应供给缺位;三是数字化阅读普及率城乡差异明显。
“就像中医看病要号准脉,公共文化服务也要精准捕捉需求。”梁继东和团队将调研成果转化成了三项具体任务:依托总分馆建设海岛书房,延伸服务触角;挖掘特色馆藏,做好资源开发,讲好连云港故事;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希望协同合作把资源再向下沉淀一步。电话是梁继东打的。梁继东还给多个县区图书馆负责人打了电话,希望他们做好承接资源的准备。
一头送,一头传,一头落,链条全部打通,省市县图书馆形成了三级联动。不久,连云港市的开山岛书房、前三岛书房、连岛书房、羊山岛书房、秦山岛书房五家特色公共阅读空间开放。其中,图书、数字资源和电子阅读设备由南京图书馆提供,连云港市图书馆负责配套地方文献、提供管理系统、开展业务培训和建设“一馆一品”,书房建设和日常运营由海岛管理主体负责。多级联动、共建共享、各负其责,“小而美”的特色海岛阅读空间在满足岛上居民阅读需求的同时,还让游客有了休闲新选择。
梁继东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动员连云港市图书馆青年职工组建文旅策划团队,在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编撰了连云港城市导游书。该馆陆续建成山海名著馆和西游记文献馆;围绕古籍活化利用,走进国内10余家省市图书馆,举办“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巡展和巡讲,还将中国经典名著传播到了海外;用免费的展陈场地“置换”到了一批非遗馆藏精品,提升了场馆的文化氛围;“非遗市集”“夜游图书馆”等创意活动,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连云港市图书馆还策划了“跟着诗歌游港城”“从图书馆出发看世界”“阅见西游”等融合型服务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务,几乎做到了哪里有新的文化需求,哪里就有图书馆的服务足迹。
“有段时间,连云港市各大场馆的负责人都说我太‘卷’了。结果,过段时间,大家都主动过来‘加好友’,一起‘卷’起来。”梁继东认为,公共文化场馆积极主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不仅惠及了市民和游客,还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多赢之举。
现在,到羊山岛书房旁的渔港码头,能看到连绵两百余米的手绘画卷墙。很多人专为这面墙来此打卡,还有很多人专门来这里写生。这是连云港市图书馆输出的“会画彩绘的图书馆员+志愿者”资源,通过创意策划、主题墙绘、线上直播等形式,帮助羊山岛打造“网红”码头。
未来,连云港市图书馆计划继续拓展服务网络,在繁华路段、公园、景区和人流密集区域布设分馆和城市书房,加快与职工书房、景区书房、海岛书房、农家书屋的通借通还,方便市民和游客借还图书和休闲阅读。“我们还将启动地方文献‘种子库’项目,多方联动让古籍资源与地方文化走向大众,并继续举办巡展和讲座活动,探索‘可移动文化空间’的服务模式。”梁继东说。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