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如何以文化为纽带,通过社区书院平台载体,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态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充
编者按: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如何以文化为纽带,通过社区书院平台载体,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态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充分发挥教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优化文化设施体系,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充分挖掘、展示我区文化社区、文化书院良好形象,市中区委宣传部推出“文化书院在市中”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我区在文化社区和文化书院建设方面的生动实践,欢迎持续关注。
二七新村街道梁南社区成立于1979年,面积约0.25平方千米,居民2221户,总人口4517人。近年来,社区以文化书院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主线,打造“文蕴梁南”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促治”的工作理念,有效满足居民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
深化资源整合
激发书院建设“新活力”
梁南社区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核心,融合图书室、孔子学堂、非遗工坊等载体,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综合体,构建全龄覆盖、功能复合的社区精神家园。社区持续完善文化书院阵地建设,增设多功能图书自习室,涵盖文学、历史、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配套建设会议室、活动室、书画室等设施,全面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为文化书院各项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将梁庄四街旧址改造为"文蕴驿站"文化综合体,整合历史展览、党员活动和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重点打造红色主题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社区艺术学院、社区文化讲坛、文化直播间、社区大联欢等六大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文化聚力,使文化成为凝聚居民、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纽带,持续提升社区文化品质和治理水平,努力打造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样板工程。
打造多元平台
实现书院文化“全覆盖”
成立“社区艺术学院”,开设家门口的“艺术培训班”。依托社区书画爱好者协会、好声音合唱团、欢乐吉祥舞蹈团、非遗剪纸艺术培训班等队伍,深耕传统节庆、非遗课堂、文艺赛事三大主线,每周定期开设书法、绘画、合唱、剪纸、篆刻等各类培训课程。去年以来,社区开设书画、舞蹈、合唱、非遗剪纸等日常课程200余场,举办书画剪纸等专题展览11次。其中,非遗剪纸培训班30余幅作品连续十期被学习强国平台登载,并在六一、七一、教师节等主题节日活动中展出剪纸作品百余幅,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开办“社区文化讲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孔子学堂等阵地,开展国学、亲子教育、家风家训等文化活动。携手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一片树叶公益行团队,举办4期“茶香飘万家”茶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联合育明幼儿园开展6期“社区游戏营”亲子活动,探索家园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同时,开展24期“身边好人”“好家风家训”线上展览,传递正能量;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志愿者组成“星光讲师团”,举办“星光”讲座3场,讲授如何树立好家风家训,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方协同共促
提升书院服务“软实力”
社区依托“文蕴梁南”文化品牌,推动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外部社会和居民内生文化资源,凝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社区文化建设赋能增效。通过挖掘“社区能人”并建立“社区能人”档案,成功培育文化服务队、文艺服务队、社区宣讲团等6支特色文化服务队伍。同时,积极对接区文联、省市区老年大学、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提升文化队伍服务水平。通过组建“传统文化演绎队”、好声音合唱团、欢乐吉祥舞蹈队等专业艺术团体,吸引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具备文艺特长的居民参与,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系统策划开展主题文化活动,通过节庆演绎深化文化传承。
以文化志愿服务为依托,推动文化服务创新,组建了3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吸纳辖区社工、院校师生、社会工作者等多元力量,与“双报到”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爱心便民大集、书画展览、敬老服务、困难帮扶等活动30余场。精准对接育明幼儿园“泉学汇—家园社协同育人示范工程”,推出“寓教于乐”协同育人项目;组织四月阅读月、绘本剧演出、亲子教育知识讲座、“社区游戏营”等公益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的协同共育,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来源:济南市中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