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天,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连续加码,可是国内玉米价格不涨反跌,到底啥原因?下面结合市场供需、政策及替代品等多因素分析。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后市判断:
最近几天,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连续加码,可是国内玉米价格不涨反跌,到底啥原因?下面结合市场供需、政策及替代品等多因素分析。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后市判断:
一、为何加征关税后玉米价格下跌?
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关税对实际进口影响有限
一是中国近年来玉米进口量已大幅下降,且主要依赖储备补充需求,而非市场流通。即使关税提高至84%(美国玉米税率达99%),对国内供应的直接影响较小。
二是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如巴西、乌克兰),美国玉米占比已极低(当前年度对华出口仅3.27万吨,同比降97.7%),关税政策更多是心理预期扰动,而非实质供应冲击。
三是国内供应阶段性宽松 。
虽然基层余粮见底,但贸易商囤粮高位,叠加中储粮陈粮轮出拍卖(如4月10日多地储备玉米成交率达100%),市场流通量增加,压制价格。再加上华北地区面临腾仓收麦,贸易商抛售玉米变现,导致短期供应压力上升。
四是需求端疲软。 饲料企业因养殖业低迷(猪价低位)采购谨慎,深加工企业利润压缩、开工率下滑,补库动力不足。小麦替代优势显现,玉米与小麦价差收窄,部分饲料需求转向小麦,削弱玉米需求。
五是市场情绪理性化。 前期关税预期已部分反映在价格中(如4月初短暂上涨),落地后利多出尽,市场回归供需基本面,投机情绪降温。
二、后市判断:震荡偏强,但涨幅受限
一是供应趋紧:基层余粮不足1成,贸易商持粮成本高,惜售心态增强;进口玉米到港量持续低位。
二是政策托底:中储粮轮入及地方粮库提价收购,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三是替代品影响减弱:小麦价格偏弱调整,与玉米价差或重新扩大,饲料需求或回流玉米市场。
同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
一是陈粮轮出压力:储备玉米持续投放市场,增加短期供应。
二是需求恢复缓慢:养殖业去产能周期尚未结束,深加工产品(如淀粉)库存高位,限制玉米采购需求。
三是国际市场联动:全球玉米库存虽低,但巴西产量创纪录(预计1.327亿吨)及阿根廷播种面积恢复,可能抑制国际价格上涨。
分析认为:
短期(4-5月):震荡偏强,但受制于陈粮轮出和需求疲软,涨幅有限,预计产区均价在1.10-1.15元/斤区间波动。
中长期(至新季上市前):若养殖业回暖,叠加进口替代减少,价格或逐步走强;但需警惕新麦上市及政策调控风险
。
三、2025年4月11日玉米涨跌地区报价:
内蒙古·巴山淀粉:1.105元/斤,涨3分
陕西·蒲城国维淀粉:1.150元/斤,涨5厘
安徽·中粮生化宿州:1.110元/斤,跌5厘
安徽·萧县金玉米:1.155元/斤,跌5厘
甘肃·平凉国维淀粉:1.145元/斤,涨1分
河北·衡水中粮生化:1.105元/斤,跌1分
河南·淇县飞天淀粉:1.134元/斤,跌3厘
山东·潍坊盛泰药业:1.140元/斤,跌2厘
山东·德州禹城保龄宝:1.138元/斤,跌5厘
山东·德州平原福洋:1.125元/斤,跌5厘
山东·德州和洋生物:1.128元/斤,跌5厘
山东·德州乐陵中谷:1.125元/斤,跌5厘
山东·临沂鲁洲生物:1.155元/斤,跌5厘
山东·临沂七星柠檬:1.180元/斤,跌5厘。
来源:三农广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