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5年第4期(总第040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0:36 4

摘要:《中国新闻发布》是中宣部主管、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五洲传播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外宣期刊。《中国新闻发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

实务版 2025年第3期 封面

简介

《中国新闻发布》是中宣部主管、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五洲传播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外宣期刊。《中国新闻发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实践,重点对外宣介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形象,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卷首发布

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讲话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习近平对国际工商界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致力于对华合作表示赞赏。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也离不开国际社会支持帮助,包括在华外资企业作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使中国快速进入世界市场、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一条就是积极利用外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普遍得到丰厚回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互利共赢,也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李强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周边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机遇中国

与世界对话25年: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架起中外经济“信任之桥”

本刊编辑部

3月2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这场以“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为主题的高层对话,汇聚了包括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在内的750多位外方代表,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展现出的开放姿态具有强大的“磁吸力”,让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更加坚定地投资中国。

自千禧年启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年正式刻下第25道发展年轮。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窗口,25年来,论坛秉承“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不仅记录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变迁,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搭建起一座凝聚共识的“信任之桥”。

以创新传播解码中国发展叙事

——对话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

本刊记者:赵慧颖

3月23日至24日,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国际机构掌门人等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今年论坛各方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如何借助国际化传播平台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他表示,中国故事的全球抵达,终究要靠文明的气象而非声量的大小。这份笃定,来自中国的和平倡议、发展承诺、合作邀约、定力展示……若以公共关系学视角而言,这是“事实传播筑基、情感传播加持、价值传播致远”的三位一体,也是中国对全球传播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中马“两国双园”聚势 合奏发展强音

供稿: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中国与马来西亚不仅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也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发展的好伙伴。建交50余年来,中马两国不断拓展贸易、投资、通信、数字经济、教育等各领域交流,深化互利共赢合作。

在中国与马来西亚友好合作的版图上,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与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两国双园”的共赢篇章。

专题报道

对话国学教授朱荣智:人生如树书如根,根扎得深,枝叶方能伸向未来

本刊记者:张语聪

我生在新竹市,是台湾省第三代闽南人,祖父原籍福建泉州。小学老师教我们读《三字经》,读到“幼不学,老何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力量。后来在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读到《庄子》,看到“水击三千里”的大鹏,仿佛看见自己:一个乡下孩子,借书页为翼,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所以,若将我的人生比作一棵树,书籍便是深埋地下的根系,既赋予我生命的养分,又让我在风雨中始终挺立。所以我是少年时借书突围,中年时以书破局,暮年时与书相守。

对话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

以文学为翼穿破岁月长风

本刊记者:陶恒

我认为,一本好书,如春风徐徐拂面,乃循序渐进之举,并非当头棒喝或醍糊灌顶那样的激烈震撼。说到阅读的影响,尤其是对我早期的影响,我想讲一下丹纳的《艺术哲学》。此书所涉甚广,似乎要把天上人间一切美的,皆纳之于怀,读来生机勃勃、热情、自信、优美。尽管如此,这书并不“好”读,它需要读得极慢。

那时我还在邮局做营业员,我把书封面包起来,放在抽屉里,没有顾客时,悄悄读几页,最终带着激动而叹服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还做了不少笔记。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笔记已遍寻不见,但那得遇良师、拨雾见光的心境一直记忆犹新。我朦胧地感知到:我中意什么,我对什么敏感,我应当如何喜爱那些美好的东西……一直混沌着的感怀之心,好像就此生发开来。我知道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愿意与之发生亲密联系的,是美与艺术。其余,皆可忽略或次之。

新征程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课堂内外?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

本刊记者:赵慧颖

面对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应该怎样应对?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教育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发展”跃迁?近日,本刊记者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深入解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图景。黄荣怀提出:“教育的智能化不是技术堆砌,而是以人为本的转型升级。”无论是提升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素养,还是培养高校学子的关键能力,最终目标都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守护教育公平的“新基建”。

当中医遇见AI:

徐凤芹谈跨界融合新实践

本刊记者:陶恒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与传统中医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何借助AI之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首届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药专家徐凤芹。

健康之路:用镜头照亮健康中国

作者:刘晓琳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导演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996年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健康需求与医学知识普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健康之路》应运而生。栏目以 “健康之路,医生天天来帮助”为宗旨,帮助观众建立科学的健康认知体系,构建起权威医学专家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2011年,《健康之路》全面改版,标志着该栏目从传统医学科普向现代健康传播的转型升级。通过“服务性、贴近性、实用性”三性融合,栏目将镜头对准典型医案,运用3D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复杂的病理机制转化为可视化的科普内容。这种“故事化表述+科技化呈现”的创新模式,使节目收视率提升了37%,观众满意度达到了89%。

红水河畔书页新

——《河池日报》副刊的融媒体转型实践

本刊综合报道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广西《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连结大湾区与世界

——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本刊记者:张语聪 林敏

香港,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璀璨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元的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国际大都会跳动的脉搏,也能体味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深厚的传统文化。2022年7月,经过五年筹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油尖旺区西九文化区正式开幕。博物馆坐落于维多利亚港畔,以故宫标志性的金红配色结合现代几何结构,重塑传统美学;通过崭新的策展方式,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带来焕然一新的观展体验。截至 2024年底,该馆已吸引逾250万人次参观。这座充分体现香港气质的博物馆,现已成为香港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必去的大湾区文化地标。

发布精览

本期发布精览收录了国新办的多场发布会相关内容。国新办请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科技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提振消费、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以及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第五届消博会、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有关情况。

公共关系视野

公关实践|政府公共关系中的政府新闻发布:

搭建桥梁、凝聚共识

作者:高萍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宁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等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以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门及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工作机制陆续建立。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逐渐成熟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作为协调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提高了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效率,帮助政府树立良好形象,以获得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广泛支持,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公关前沿问答|AI辅助生成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回答人:杨宇军 王莹

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大模型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内容生产效率,这也为地方宣传和企业品牌工作提供了助力。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尤其是对外传播内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对此,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宇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科研助理王莹表示,从传播特别是国际传播角度看,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基础工作,一是务必真诚可信,练好“防骗功”;二是坚持合法合规,莫踩“高压线”;三是符合道德伦理,避开“争议涡”;四是注重人文关怀,多打“感情牌”。

地球村

守护珍稀动物 共筑美好家园

本刊综合报道

当春风染绿北纬30度线上的山川,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如约而至——这不仅是生态节日日历的一个注脚,更是人类与珍稀动物共筑美好家园跨越时空的约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版图上,中国正用科技与情怀书写着独特的东方答卷。

一路同行

三星堆文明:

从古蜀秘境走向全球视野

供稿:三星堆博物馆

4月,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式拉开序幕。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大面具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远赴日本,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一展三星堆文明的璀璨。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丰富,代表着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和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三星堆海外传播的天然影响力。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再现千年丹青盛世 促进中欧文化交流

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绘画艺术,以“理趣相生”的艺术哲学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品格,其中流淌的天地境界与人文精神,至今仍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璀璨的瑰宝。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通过“大系”,大家可以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人类文明的和合共生、感受现代文明数实融合下的新魅力。

穿越千年的文化纽带

——探寻越南汉喃古籍

作者:杨传禄 李婵妃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自秦始皇设象郡,汉字便在红河三角洲落地生根,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秦汉至唐代阶段,越南北部(古称交趾、安南)长期处于中国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传入越南,用于行政、教育和文献记录。10世纪越南独立后(丁朝、前黎朝),汉字仍是越南官方文字,用于政府文书、科举考试和儒家经典传承。基于汉字的音和义,越古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喃字,并孕育出了浩瀚的喃文典籍。

实务版 2025年第4期 封底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