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岳阳县柏祥镇:解锁共富“方程式” 浇开和顺“幸福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0:52 4

摘要:春风和煦的柏祥镇伏太村,岳阳县致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中心内热闹非凡。该村党总支书记于敖站在钢结构大棚下,看着党员示范岗的农人将金黄的营养土铺进秧盘,“巾帼党员先锋队”的农妇们正以指尖翻飞的速度完成稻种点播——这幅“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春耕图景

柏祥镇乡村俯瞰图。

湘江之畔,振兴春潮激荡。当三湘四水的乡村竞相破题振兴之路时,岳阳县柏祥镇以党建执笔、治理研墨、发展铺纸,在广袤田野间绘就一幅别开生面的振兴长卷。

这座洞庭湖畔的小镇,正用“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治筑基、产治融合增效”的实践密码,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党建赋能产业兴

春风和煦的柏祥镇伏太村,岳阳县致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中心内热闹非凡。该村党总支书记于敖站在钢结构大棚下,看着党员示范岗的农人将金黄的营养土铺进秧盘,“巾帼党员先锋队”的农妇们正以指尖翻飞的速度完成稻种点播——这幅“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春耕图景,正是柏祥镇以“和顺致祥”党建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柏祥村水稻种植基地。

2022年,伏太村党总支创新推行“头雁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模式,于敖带头成立土地流转专班,通过“党员包片联户”机制,4个月内将分散的2800亩农田整合为3200亩集约化基地;村集体统筹200万元建成3000㎡现代化仓储中心,配置15台大型农机,构建起“育秧—种植—加工”全链条服务体系。

“土地流转后有了保底收入,加上务工收入,年收入翻了一番!”村民周大姐的增收账折射出“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活力。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占比30%,党员干部牵头组建农机服务队、技术指导组,在“和顺堂”平台开展6期水稻高产培训、20余场农机法律讲座,2024年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发放务工工资52万元。

于敖介绍,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村集体兜底技术销售风险,当年社员人均分红3000余元,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党群共富联合体”从蓝图变为现实。

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持续转化为发展势能。2024年“和顺堂里话家常”招商推介会上,党员干部化身政策宣讲员,向300余名乡友详解“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政策,推动3个重点项目落地,吸引6.8亿元投资。返乡创业者中党员占比65%,带动3000余名乡亲参与产业发展,富硒优质大米基地、油茶种植基地、雷公藤种植基地、生态甲鱼养殖基地等特色项目次第开花。

如今的柏祥镇,处处可见“党建红”与“产业绿”交融的蓬勃气象。柏祥镇的党员们翻开陈年账本,开展“三资”清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万庆村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等资源,发展中药种植等现代农业项目;刘民居委会利用闲置的校舍、老旧厂房等房产设施,承包租赁给业主经营,村集体全年收取相应的租金3万余元。全镇村集体经济以年均25%的增速攀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万元跃升至2.6万元,绘就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富民曲线。

从“支部建在产业链”到“党员聚在产业链”,柏祥镇正以党建引领的“红色密码”,解锁乡村振兴的“共富方程式”。

群英巧解千千结

在岳阳县柏祥镇桑园村,60岁的杨归良,有着“群英断是非”领头人“和顺群英”的特殊身份。由他带领的6人调解小组,两年间成功化解大小矛盾120余起。其中,他主导调解的“砖头纠纷”,成为当地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写照。

伏太村召开春耕生产协商会。

2022年,汤某与杨某因口角发生肢体冲突,杨某用砖头砸伤汤某,致其头破血流缝了10针。汤某报警后,愤怒地要求将杨某关起来,杨某也毫不示弱,双方家族矛盾一触即发。派出所调解陷入僵局,只得向村“和顺堂”求助。

杨归良迅速联合村干部张海宝、辅警谢作华成立调解小组,三人走访10余户邻居,还原纠纷现场,梳理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此后,他们三进三出汤、杨两家开展调解。汤某受伤后索要5万元赔偿金,杨归良递上热茶,以同村情谊耐心劝说,汤某的诉求降至2万元。张海宝来到杨家,从法律和子女前途的角度剖析,让杨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抗情绪逐渐消散。但杨某家境贫困,无力赔偿,杨归良联系其叔叔说明情况,叔叔垫付赔偿款,最终双方在“和顺堂”调解室达成8000元医药费和解方案,握手言和。

在柏祥镇党委“人人皆群英”的治理体系下,像杨归良这样的调解能手不断涌现。全镇220余名“群英”来自各个群体,只要能在群众中发挥影响力,就能入选。他们依托9个示范性“和顺堂”和60余个片组“和顺堂”调解点,三年累计化解纠纷320余件。

夜幕降临,“和顺堂”依旧热闹非凡。七一村的片组屋场里,百余名村民围坐一起,喝着椒子茶畅所欲言,红白喜事简办、防诈反诈成为热议话题。“群英”们用身边案例讲解诈骗套路,平安建设展板前讨论热烈。这样的“屋场会”已召开110余场,村民从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参与,医保收缴、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政策也在交流中得到更好地理解。

“和顺堂里话家常”民情恳谈活动。

在“和顺堂”,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员干部用方言解读政策,群众可以当面提出疑问,反映宅基地纠纷、灌溉难题等问题。临港村通过恳谈会收集的17条建议,半个月内就落实了16条。

从矛盾调解到乡村振兴,“和顺基因”已经融入柏祥镇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60余个议事点相互配合,220名“群英”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力量。柏祥镇以“群众管群众”的创新模式,打开了“心通百通、民和事顺”的治理新局面,正如杨归良所说:“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焐不热的心。”

共建浇开幸福花

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S209省道,如今已变身柏祥镇的“振兴大道”。这条贯穿5个行政村的交通动脉,通过“零征地补偿、零青苗赔偿、零协调经费”的“三零”工作法,仅用87天就完成全线提质改造。曾经破烂不堪的积水路变成平整油路,被重载车压裂的路基化作致富通途,沿线村民自发组成“护路志愿队”,用扫帚和铁锹守护着这条家门口的“民生路”。

“和顺柏祥 兴家有我”颁奖典礼暨庆祝妇女节文艺汇演活动现场。

道路通则百业兴。七一村邻长们创新的“三零”经验,让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建设者”。在七一村付宝屋场,72岁的黄爹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新修的柏油路散步,看着曾经的“烂泥坑”变身“小花园”,白墙黛瓦间点缀着红叶石楠,家家户户门前的“三包责任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骑电动车去集镇卖菜,10分钟就到,再也不怕车轮陷坑了。”万庆村村民李大姐的电动车筐里,刚摘的莴笋还沾着晨露。

环境美则民心聚。柏祥镇以“和顺屋场”创建为抓手,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走进获评“示范屋场”的十步桥村敖家大屋,柴草垛统一住进“青砖小院”,鸡鸭鹅都漫步在绿茵围栏中,垃圾分类亭旁竖着“红黑榜”,保洁费收缴率连续三年100%。更让人称赞的是屋场里的“和顺堂”,每月两次的“和顺堂里话家常”民情恳谈会雷打不动,村民们围坐一起议村务、评家风,去年共调解矛盾纠纷23起,实现“小事不出组”。

民风淳则乡村兴。每年三八妇女节,柏祥镇都会上演“乡村Oscars”。今年3月7日的“和顺柏祥兴家有我”颁奖典礼上,10个“和顺屋场”、30名“和顺婆媳”和10位“和顺群英”走上红毯。从最初的“婆媳对骂”到如今的“妯娌互助”,从“红白事攀比”到“集体升学宴”,连续多年的评选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今年新增的“和顺宝妈”评选更是吸睛无数,妇女同胞们自编的反诈三句半、移风易俗花鼓戏,通过直播让20万网友看到:“乡村舞台也能这么潮!”

“路通是基础,景美是面子,风淳才是里子。”柏祥镇党委书记黄静看着新修的柏油路感慨道,“我们将持续擦亮‘和顺致祥’党建品牌,坚持把每条路修成‘民心路’,把每个屋场打造成‘和顺样板’,把每次评选化作‘文明催化剂’,让群众在参与中共享发展成果。”

暮色中的S209省道,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照亮了拓宽的沥青路面上归家的三轮车辙,也照亮了柏祥人迈向振兴的幸福路。从“行路难”到“振兴路”,从“脏乱差”到“和美村”,柏祥镇正用“路通、景美、风淳”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岳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