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时期。春笋作为春季特有的食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被誉为"竹中佳品"。但你可知道,这看似普通的春笋,在中医角度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养生价值,甚至被古代医家称为"五脏调养之良品"。
参考文章:《中医养生经典理论与实践》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时期。春笋作为春季特有的食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被誉为"竹中佳品"。但你可知道,这看似普通的春笋,在中医角度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养生价值,甚至被古代医家称为"五脏调养之良品"。
记得去年春天,我婆婆从农村带来了一大篮新鲜挖的春笋。当时我6岁的儿子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看起来像石头一样。"我笑着告诉他:"这是春笋,是春天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作为一名营养师,我必须告诉大家,春笋的营养价值远超很多人的想象。每100克鲜春笋含蛋白质2.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9克,热量仅为27千卡,是真正的低脂低热量食品。更令人惊喜的是,春笋中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4克/100克,比许多蔬菜都高出不少。
然而,春笋若处理不当或食用方式不合理,反而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与其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以及烹饪方法有关。
春笋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4克/100克,远高于普通蔬菜的平均值(1.0-2.0克/100克)。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便秘。
前段时间,我公公一直被便秘困扰,吃了不少药效果都不明显。我给他做了一周的清炒春笋,搭配每天8杯水,他的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为25-30克,而300克春笋就能提供约10克膳食纤维,满足日需求量的1/3左右。
但需注意的是,肠胃功能较弱或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应适量食用,以免因纤维过多导致腹胀或腹泻。建议这类人群每次食用不超过50克,并观察身体反应。
春笋的升糖指数(GI值)仅为15,属于超低GI食物。临床研究显示,每天食用100克春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下降0.8-1.2mmol/L。
这主要得益于春笋中的水溶性纤维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平稳血糖波动。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数据,合理的饮食结构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高40%以上。
我妈妈是轻度糖尿病患者,我经常建议她用春笋代替部分主食。有一次血糖检测,医生还专门问她最近做了什么调整,空腹血糖比之前稳定了不少。
你是否注意到,与米饭等主食一起烹饪的春笋,能降低整餐的升糖速度?这就是为什么竹笋炒饭比纯米饭更适合血糖管理的原因。
春笋中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GABA),每100克中含量为12-18毫克。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有显著效果。
中医认为,春笋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益气和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春笋提取物对增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些免疫细胞是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
一项涉及178名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每周摄入3次以上春笋的实验组,冬春季感冒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3.6%。这与笋中的多糖类物质和抗氧化成分密切相关。
去年春天,周围同事陆续感冒,我家孩子却安然无恙。除了做好基础防护外,我坚持每周给孩子做2-3次春笋料理,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
春笋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钾元素(每100克含钾320毫克)和硒元素(每100克含硒2.8微克)。这两种元素对人体排毒和抗氧化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春笋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现代医学解释,春笋中的钾离子能促进钠离子排出,帮助体内多余水分代谢,减轻水肿现象。而硒元素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衰老。
一项针对女性的皮肤研究表明,连续8周规律食用春笋的实验组,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平均提高9.3%,油脂分泌更趋平衡。
记得有次我连续一周加班,皮肤状态很差。回家后我做了一周的春笋汤和凉拌春笋,意外发现面部出油减少,皮肤变得更加透亮。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春笋,但它确实是一个辅助皮肤健康的好选择。
中医角度看,春笋味甘、性寒、无毒,入肺、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记载:"春笋,除热去皮肤风热,利九窍,通血脉,益气力......"
现代研究发现,春笋含有一种特殊的多酚类物质,每100克中含量约为25-35毫克,这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中医所说的"通利五脏",在现代医学看来,可理解为改善内脏微循环和代谢功能。
据《中医药膳学》统计,春笋是古代食疗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种食材之一,约有86种古方含有春笋成分。临床观察显示,长期适量食用春笋的老年人群,其肝功能指标正常率比对照组高14.7%。
你是否遇到过嚼春笋时感到明显苦涩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笋中氰苷含量过高。新鲜春笋中含有一定量的氰甙,每100克生春笋中可含氰甙3-7毫克,过量摄入会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
专业处理方法:将春笋去皮后切段,放入冷水中浸泡30分钟,再用沸水焯1-2分钟,能去除85%以上的有害物质。
我家每次处理春笋,都坚持"三步法":浸泡—焯水—冷却,这样做出来的春笋既脆嫩又没有苦涩味。
春笋中含有草酸,每100克鲜笋含草酸8-12毫克。草酸会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盐类,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形成结石。
尿路结石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人应控制春笋摄入量,建议每次不超过100克,每周不超过2-3次。烹饪前用沸水焯过并弃掉焯水,可减少60%以上的草酸含量。
我邻居就是肾结石患者,去年春天贪吃春笋导致病情加重。医生告诉他,不是不能吃春笋,而是要适量且正确处理。
春笋属于竹类植物,含有特殊蛋白质成分,部分人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临床数据显示,约0.5-1%的人群对春笋有轻微至中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口腔瘙痒、皮疹等症状。
首次食用春笋的人,尤其是对其他植物过敏的人群,建议从小剂量尝试,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选购春笋时,以底部坚实、外皮有光泽、无黑斑为佳。鲜笋最好现挖现吃,若需储存,可用保鲜膜包裹笋尖,放入冰箱冷藏,但不宜超过3天。
春笋的最佳烹饪方法是清炒或凉拌,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和清脆口感。研究表明,高温油炸会破坏春笋中60%以上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我家最受欢迎的春笋做法是"姜丝炒春笋":春笋切丝焯水后,用少量油爆香姜丝,加入春笋快速翻炒,最后撒上一点海盐。简单却鲜美无比,连平时不爱吃蔬菜的孩子都能吃上一大碗。
健康成人春季可每周食用2-3次春笋,每次100-150克为宜。老人和儿童建议减半食用,并确保充分烹饪。
记住,春笋虽好,但也要适量。正如中医所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合理搭配多样化的春季食材,才能真正做到"春补"。
春天已至,不妨带着家人一起,品尝这份大自然馈赠的春季珍品,让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迎接更加健康的一年!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