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新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1:24 3

摘要:上海医药是多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50强,且“工商研投”一体化发展的中国头部大药企,近期发布的一份处处透露着“新”味儿的年报,系统呈现了上海医药的战略逻辑。

头部大药企如何持续保持活力?如何在市场生态格局重塑中精准“卡”位?如何将“旧”业务提速增效赋予新思路?

这些问题是所有中国药企都需要回答的宏大命题。

上海医药是多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50强,且“工商研投”一体化发展的中国头部大药企,近期发布的一份处处透露着“新”味儿的年报,系统呈现了上海医药的战略逻辑。

新,不仅体现在营收、净利润创新高。2024 年,营收达到2751.51亿元,同比增长 5.75%;净利润为45.53亿元,同比提升20.82%。

也体现在创新“浓度”更厚实。

开源创新上,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前沿”)投入运营,创设“一张桌”机制,聚合“产学研医资”资源,“没有围墙”的创新生态圈盛大开局。一期已有15家生态伙伴和创新企业入驻。

内生式创新上,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54项,其中创新药40项,改良型新药14项。此外,已有1项提交上市申请,5项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组织运营上,同样有“新”思路。

重塑医药工业营销体系,对原来五个销售部门的整合,组建新上药销售公司,整合优化中后台职能,营销模式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增厚创新药服务内涵,医药商业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日臻完善,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7%。

总体来看,上海医药以工业、商业“双翼并进”托举的行业地位,在2025年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这家在产业界传统认知中工业与商业“双强”的A+H股上市药企,在一项项重磅“新”举措中,展现出中国医药产业在改革深化、分化发展、创新加速的新时期,头部企业的格局重塑之道。

而所有的举措中,都暗含着两个关键词:开源创新与聚力提效。

01 开源创新

当中国创新药2023年License-out数量反超License-in,且在ADC、双抗、核酸等领域频繁出现大金额授权许可时,来自中国的创新力量深刻嵌入全球医药创新价值链的趋势已经表明,中国医药创新从1到N的能力已经被验证。

但从0到1该如何破局?

由上海医药代表的“国家队”,在囊括区位、技术、资本、产业链、政策优势下,将基础研究、科研转化与上海医药的研发主体思路扣成了一环。总体来看,上海医药布局新药研发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聚合“产学研医资”等资源,构建内外兼修优化研发体系。

“上海前沿”是上海医药凝聚外部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平台。2024年8月,也就是国务院推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的第二个月,上海医药携手一流高校及顶尖科研机构共同创立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国家队”发布了“上海前沿”品牌,意味着这座“没有围墙的研发中心”正式开启运营。

4个月后,上海前沿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的“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上海首个生物医药龙头国企和顶尖医学院校联合共建的概念验证中心,加速“0-1”的转化。与此同时,“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中心”“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对外合作部”同时举行了揭牌仪式。

据悉,上海前沿已入驻生态伙伴和创新企业 15 家,包括国家级生命科学研究院(SRI)、上海生物医药引导基金、拜耳(制药)、拜耳(大健康)、赛多利斯、循曜生物等项目和创新企业。

上海医药内部创新则是着力打造“一院四所”的研发体系。“一院”即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四所”为原料药、抗感染、生化与制剂四个专业技术研究所。技术平台上,小分子药物、抗体及ADC药物、小核酸等是上海医药布局的重点领域。

此外,上海医药还新设立了产品规划部,针对已处于在研阶段的创新药产品组合,进一步完善产品规划,优化研发流程,并明确在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疾病领域的布局策略。2024年,上海医药的研发投入为28亿元,占工业板块营收的11.88%。

为加快产品线建设,上海医药整合分散的资源,重新梳理明确了BD定位,正在构建统一、高效、协同的大BD体系,且梳理形成了明确的BD项目清单,这将为后续加快项目引进奠定良好基础。

在2024年年报中,上海医药表示,细胞与基因治疗将是其聚焦的新赛道,并透露发展路径是“自主研发与临床转化并重、工艺进步与产能建设并进,构建国家级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创新中心。”

目前,上海医药旗下已经有两家专注在此领域的公司,分别是上药生物治疗(香港)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生物治疗技术有限公司。据悉,他们正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同研发针对儿童白血病的细胞疗法。

开源创新,内外相互赋能的研发逻辑,为后续上海医药的创新产品组合留足了想象空间,而自2024年伴随着人事变化采取的一系列内部工业、商业板块的运营管理优化,则为上海医药当下的业绩提供了信心力背书。

02 聚力提效

聚力提效永远是存量业务再上台阶的不二法则,上海医药2024年的运营优化也主要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主体逻辑包括合并同类项与业务内涵精进。

合并同类项主要体现在医药工业板块中。上海医药工业板块共有60个重点品种,其中过亿单品44个,过10亿大单品有两个,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

多元且庞大的产品组合,在医药产业存量博弈时代,市场“挖潜”需要强大的中后台管理支撑。上海医药的做法是对营销体系在资源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管理重构。

根据上海医药年报披露的信息,2024年为适应行业市场变化,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医药对原来的5个销售部门进行了整合,组建新上药销售公司。

新上药销售公司的目标任务有三个:第一是核心业务整合和管理流程优化,第二是加快自身终端能力建设,第三是与前两项目标相匹配,规范营销代理。三项目标协力推动上海医药营销模式转型的实质性推进。

生产端的降本增效是上海医药一直推动实施的工作,“集约化”与“原料、制剂一体化”布局是该工作的关键词。2024年,上药金山绿色精品制药基地正式投产并实现多个产品转移,信谊万象与信谊延安基地完成整合,新亚张江产线场地完成转移。

业务内涵精进主要针对医药商业板块。

经过过去10多年的“跑马圈地”,中国医药商业“4+N”格局基本稳固,对于覆盖地域遍布全国的大型医药商业公司而言,未来的竞争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资源整合,推动现有业务的持续优化与完善;二是深耕增量市场,拓展服务边界。

上海医药是中国第二大医药商业服务提供商,2024年上海医药商业营收为2515.20亿元,同比增长7.47%。上海医药纯销网络已经覆盖25个省市,2024年,上海医药进一步完善南北整合,推动管理一体化。目前,上海医药基本形成了医药商业流通业务全国布局、区域领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深耕增量市场层面,上海医药近年来系统打造了两类服务平台,一是上药控股着力推进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其业务模式是为全球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提供涵盖上市前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四大领域的全供应链一站式服务。该板块2024年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增幅29.7%。

另一个为CSO业务,这也是各头部医药商业公司在新商业生态下纷纷布局的业务模式。2024年,上海医药CSO板块依靠多年积累和大项目历练,实现战略性突破。业务规模达80亿元,同比增幅177%,CSO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在刚刚举办的投资者沟通交流会上,上海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CSO业务在能力具备、机会成熟时,会进一步拓展至创新药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药依靠其特有的“互联网+”优势,还能为创新药提供新零售价值链方案。2024年,上海医药就与国内ADC领域的创新药企科伦博泰达成合作,上药控股、上药云健康、镁信健康将全面助力后者国产首款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市场准入、创新支付工作。

中国医药产业经历过2018年集采后市场层面的泥沙俱下、大浪淘沙,2025年产业已经显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但在适者生存,强者壮大的丛林法则中,中国药企也在穿越周期中达成了向“新”而行的共识。也许,上海医药所开“新”局,会给仍处于转型中的药企一些启发。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来源:E药经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