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树、柳树的飞絮来自它们的雌株,是树种传播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植物自然生长的必然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
出门要注意了
烦人的飞絮又来了
一排柳树迎风招展
仔细一瞅飞絮已经不少
飞絮散落到水面
就更加肉眼可见
白茫茫一片
飞絮从何而来?
过敏如何防范?
一起来看
了解杨柳絮
杨树、柳树的飞絮来自它们的雌株,是树种传播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植物自然生长的必然结果。
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 周期性和季节性。根据多年物候观测,当春天白天 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最有利于种子成熟,杨柳絮便 开始飘飞。
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下,一天之中 10时至16时是杨柳絮飘飞高发时段。
飞絮并非“过敏原”
为何致敏
许多朋友认为,漫天飞舞的“杨絮”是导致季节性过敏的罪魁祸首,其实“杨絮”很冤。因为 杨树分雌树和雄树,“杨絮”其实是杨树的种子,是雌树经风媒授粉结果后,果实成熟开裂释放出来的。而 过敏主要由花粉蛋白引起,也就是 雄树产生的数量上亿的花粉颗粒,但因花粉看不见摸不着,大家意识不到花粉的存在,所以常把过敏错误归因于看得见的杨絮。
不过,因 飞絮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对于过敏人群来说接触后可能引发 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因此,建议大家出门做好防护,过敏人群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
五字口诀
助你全方位防护飞絮
躲:室外活动 尽量避开10时至16时杨柳絮飘飞高发时段,可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
捂:外出可佩戴 一次性防尘口罩、墨镜、防护镜、纱巾等,对飞絮进行有效物理遮挡。皮肤和飞絮接触后 不要抓挠,因为人的面部皮肤娇嫩,口、眼、鼻等处的黏膜防病能力较弱,揉搓和抓挠容易造成其破损,并让飞絮携带的病菌和手上的病菌趁机而入,加大危害。
扫:居家注意 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若有飞絮飘入,可用吸尘器 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后清扫。
防:飞絮容易被引燃, 户外勿乱扔烟头,发现飞絮积存要及时清理,以防发生火情。
清:外出回家后 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
极易燃烧
不可忽视的飞絮火患
2024年4月13日,北京一林地发生火灾,经核实,火灾系严某某用火机点燃柳絮引起。柳絮被点燃起火后,引燃周边杂草等可燃物并将林地部分树木烧毁,公安机关决定给予严某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处罚。
飞絮含有90%的纤维和油脂,表面绒毛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结合,一旦 遇明火,可在2秒内迅速燃烧,且 蔓延速度极快。
此外,飞絮本身十分轻盈, 着火后会随风飘散,当它附着到其他易燃可燃物上时,就会引燃易燃可燃物,形成 连环火灾。因此, 严禁乱扔烟头,严禁用明火引燃飞絮。
杨柳絮起火为什么那么可怕
下面三个实验
带你深入认识其危险性
实验一
消防员手里的杨柳絮,一经点燃,一眨眼的工夫就燃烧起来,而且燃烧速度极快。
实验二
消防员模拟野外场景,在许多枯枝和落叶上覆盖杨絮,然后用打火机点燃。可以看到,当杨絮遇到明火后,瞬间燃烧并引燃周边可燃物。可想而知,如果遇上大风,后果不堪设想。
实验三
为了最大限度模拟现实情景,消防员借来一辆报废的汽车,在车辆周围和车底铺撒杨柳絮、纸屑、干草等杂物。
消防员点燃了位于车辆周边的一小撮杨柳絮,只用了几秒钟,火舌便钻进车底。2分钟后,火势变大,伴随滚滚浓烟,橡胶味飘散开来,车辆陷入烈火。
杨柳絮的口碑和路人缘
似乎不咋的
为了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苏州也在积极推进杨柳絮的治理
比如
提前给杨柳树注射药物
减少飞絮的形成
常熟等地
则将易飘絮的树种更新替换
从源头上降低飘絮树种的数量
希望在各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
飞絮的影响可以越来越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